第07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杜审言与崔融
百姓的领路人(国画) 张宽武
冬眠的冬
挨骂的福气
四野绿云笼稼穑 一庭红叶掩衡茅(书法) 窦效民
《我们的时代》:全景再现三十年社会变迁
老蔡上楼
连 载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杜审言与崔融

♣ 宋宗祧

唐朝文人中有很多对知己,比如李白和贺知章、元稹和白居易、刘禹锡和柳宗元、韩愈和孟郊等等,但是,也许您并不很清楚,初唐的杜审言与崔融也是一对情深谊厚的知己。

提起杜审言,知道的人并不多,但要提起杜甫,恐怕不知道的人很少。杜审言是杜甫的爷爷,武则天时代的大诗人,青年时与崔融、李峤、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时人号称“崔、李、苏、杜”。这四人中,以杜审言的职务最低,但以杜审言的诗写得最好。杜审言除诗名外,还被后世视为律诗的奠基人之一。明代学者胡应麟称:“初唐无七言律,五言亦未超然,二体之妙,实为杜审言首倡。”明末学者王夫之亦高度评价杜审言的诗歌成就,说:“近体梁、陈已有,至于杜审言者而始业叶于度。”崔融是这四个人中年纪最小的,职务虽然没有像李峤和苏味道那样做到宰相,但却最有才,对社会、对历史贡献最大的一个。崔融比杜审言小七八岁的样子,长期担任右史(负责记录皇帝言行),官至凤阁舍人(正四品,起草诏书,权力极大,俗称备位宰相),于军事、经济和文学诸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崔融的《拔四镇议》《请不税关市疏》《谏禁屠议》《武后哀册》都堪称宝贵的政治、军事和经济文献,有着极高的历史价值和参考价值。特别作为文人的崔融,对于律诗的成型贡献巨大。由于编选《珠英学士集》,著《唐朝新定诗格》,其对律诗成型或曰定型所起的作用或与沈佺期、宋之问在伯仲间。当代学者周祖撰《武后时期之洛阳文学》甚至这样说:“固知律诗之定型也,实经多人长时间之摸索研讨,未可归功为一二人也。必欲探求至某人方定型,窃以为归之沈、宋,不若归之崔融之为近似也。” 此说虽为骇俗之论,也是通达之论。由此可以知道,崔融是罕见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学全能型人物。

在“文章四友”中,以杜审言和崔融最为要好。杜审言虽然年纪长些,但脾气大,耿直,难免得罪人,所以仕途一直不顺。相比之下,崔融的性格就要好得多。由于崔融长期在武则天的身边担任右史和凤阁舍人,常在关键的时候为杜审言美言。《新唐书·杜审言传》说:“膳部员外郎杜审言为融所奖引。”如此看来,如果没有崔融的周旋,杜审言恐怕连这个从六品的职务都难混上。

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年)五月,契丹攻陷营州(治所在今辽宁省朝阳市),七月朝廷命梁王武三思为榆吴道安抚大使,东征以防契丹。崔融作为武三思幕府掌书记也随军东征。杜审言前为好朋友送行,写下了《送崔融》:君王行出将,书记远从征。祖帐连河阙,军麾动洛城。旌旃朝朔气,笳吹夜边声。坐觉烟尘扫,秋风古北平。崔融亦写下了《留别杜审言并呈洛中旧游》:斑鬓今为别,红颜昨共游。年年春不待,处处酒相留。驻马西桥上,回车南陌头。故人从此隔,风月坐悠悠。

对比两人的诗,杜审言从国家大局着眼,不言私情,预祝崔融早奏凯歌,给崔融的完全是正能量;崔融则抒发了恋恋不舍之意,都是符合身份、符合环境的上佳好诗。

神龙元年(705年)正月,张柬之等人发动政变,逼迫年迈的武则天下台,并且将武则天重用的数十名朝士贬逐岭南等蛮荒之地。崔融由于曾是东宫旧人,到了相对较近的袁州(治所在今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而杜审言则被弄到了峰州(今属越南)。数月后,崔融就被赦回,杜审言则到了第二年才回到洛阳。神龙元年十一月,武则天去世。崔融受命写《武后哀册》文。由于悲伤过度,“用思精苦,遂发病卒,时年五十四”。

崔融去世后,杜审言不仅为崔融写了“悼词”,还为之服“缌麻”丧。

由于杜、崔关系实在是好,于是就有人臆会说,崔融是杜甫的外公。这就属于过度解读他们的友谊了!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