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全国新能源汽车关键 技术技能大赛鸣金
下周起我省高速公路收费站 全面实施货车入口称重检测
我省5家省级高校知识 产权运营管理中心成立
“钉子”一样的地铁建设者
更换老化供水管网解决群众吃水难题
“美丽庭院”示范户 今年评出6260个
金水区南阳路办事处:“双结合”破局老旧社区安全难题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钉子”一样的地铁建设者
——记郑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王贺敏

如今在郑州,乘坐地铁出行已是不少人的首选,纵横交错的轨道交通让百姓出行更方便、更快捷。而在地铁“幕后”,有很多平凡而努力的工作者,他们为这座城市的地铁建设付出了青春和智慧。王贺敏就是其中一位。

王贺敏是郑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先后主持和参加了30余项省部级重点工程及大中型项目的设计、咨询工作,成功解决了高水位地区下穿立交防水设计难题,先后荣获全国、河南省“三八红旗手”,郑州市“十大杰出女性”等荣誉称号。

深入钻研 攻克难关

王贺敏始终像一根钉子一样,扎根岗位,凭借精湛的专业技术和务实的工作态度,攻克了一道又一道难关,为郑州地铁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2号线一期工程是她主管的第一个地铁项目。根据规划,工程需穿越陇海铁路4线桥、郑州南站、郑西高铁、南水北调中线干线总干渠等多个重大建构筑物。地铁工程要实现成功穿越,前提条件是要取得以上多家主管单位的批复文件。虽然这些主管单位对地铁建设持积极支持的态度,但由于地铁工程规模庞大、专业性强,加上后期施工、运营复杂,于是地铁隧道下穿铁路、总干渠的安全性令这些主管单位心存疑虑。以陇海4线桥为例,作为一级干线,陇海铁路运营条件极其严格,必须确保轨道沉降量≤6毫米。考虑到地铁下穿隧道对铁路桥墩及铁路后期运营安全的影响,铁路部门起初并不同意地铁下穿方案。

为打消主管单位的顾虑,王贺敏带着方案和数据材料给相关的主管领导和技术负责人说方案、讲数据,反复沟通与对接,最终以精湛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真诚负责的态度说服了对方,顺利通过评审,拿到了批复文件。这为郑州市“地铁穿越铁路”开辟了一条道路,使得此后类似穿越难题得以顺利解决。

舍身忘我 努力工作

在王贺敏负责城郊铁路一期工程勘察设计疑难工作攻关期间,2013年11月22日晚上8点左右,她带领公司相关人员现场踏勘后返回公司,途中所乘坐的车辆不幸发生车祸,王贺敏当场重伤昏迷,医院连续7天下达病危通知书。

也许是对自己未竟的事业还有太多留恋,凭着超乎常人的求生意志,经过7天7夜的全力抢救,王贺敏终于苏醒过来。清醒后,为了让领导和同事们放心,虽身体虚弱,她还是拼尽全力安慰大家说:“1号线正面临开通运营,大家都在奋力保开通,城郊铁路工程也正在筹备建设,我却在这关键时刻倒下了,给公司和大家添麻烦了,我没事,请大家放心!”听完这番话,大家都难掩情绪,不禁动容落泪。2014年9月,历经两次大手术的她,没有等到完全康复,便主动回到了工作岗位上,忍受病痛的折磨,忘我地奔波在工作第一线,抓项目,调纠纷,解难题,促进度……她心中始终装着公司、装着工作。

勇于担当 奋力开拓

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出多大事业。王贺敏负责的“智慧地铁”发展战略之一全生命周期BIM技术,成功应用于地铁2号线二期站后工程中,进一步提升了站后工程施工安装工艺和标准,有望将站后施工安装打造成郑州地铁在建线路乃至全国站后工程的标杆和样板。王贺敏团队成功申报的“河南省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应用试点项目”成为省内唯一一个跨越设计、施工、运营三个阶段的BIM应用试点项目。

“多年之后,当我看到郑州地铁时,我会想到这是我奉献青春的地方,这是一件多么骄傲的事。这也是我的初心和使命。”王贺敏说。

本报记者 李 娜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