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郑州教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以劳育德 阳光成长
版画之花 静静开
垃圾分类进校园 争当环保小卫士
纬五路第一小学 书香溢满校园
走进图书馆 体会阅读趣
文化路第二小学 戏韵绽放华彩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以劳育德 阳光成长
淮河东路小学学生制作的个性帆布袋
学生参加义务劳动

本报记者 李 杨

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劳动似乎离学生的生活越来越远,也逐渐成为教学体系的短板。但近期,劳动教育的意义和价值正日益受到重视。《教育部2019年工作要点》中明确提出,要出台加强劳动教育的指导意见和劳动教育指导大纲,修订教育法,将“劳”纳入教育方针。上个月底,《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审议通过,进一步强调坚持立德树人,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把学生的劳动课纳入必修课程,并作为综合素质评价的必要部分,将成为一种趋势。在教育实践中,如何将劳动和教育更好地结合?如何将劳动的种子播撒在孩子心中?我市不少学校都在劳动教育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努力为学生补上这节重要的劳动课。

崇尚劳动光荣

“上好劳动教育这门必修课不仅是为了贯彻落实教育方针,更是为了培养具有劳动情怀和劳动本领的合格人才,使其能够担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时代重任。”二七区外国语小学少先队大队辅导员魏辛苗表示,劳动教育首先是一种价值观教育。

为了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学校的劳动教育从尊重劳动者开始,组织学生采访学校的保安、校工,通过了解他们的工作时间、内容,讨论如何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学校还充分利用劳动节等节日开展红领巾跳蚤市场义卖活动,收入用于“当家”一天,并要求高年级学生预算家庭一天开支,独立完成一天的饭菜制作,中低年级学生则学做一样饭菜或家务。

“未来社会充满机遇和挑战,每个人都必须具备相应的劳动本领、劳动专长,因此,学校的劳动教育要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不断丰富内涵、创新、外延。”魏辛苗介绍说,为了将学生个性特长爱好与劳动教育结合起来,学校还成立了生涯社团,邀请各种职业的家长给孩子们讲自己的工作经历,让职业规划与劳动教育有机结合,让劳动教育为学生点燃理想的火种,为学生奔向美好未来生活插上腾飞的翅膀。

“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要亲口尝一下。”金水区经三路小学教师任欢认为,劳动观念只有在劳动中才能形成。劳动不仅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更是学生生活的一种体验和准备。劳动教育绝不能只停留在口头语言上、文件精神里,必须真正发生。

走进经三路小学的校园,满眼都是绿色,高大的杨树,游鱼戏水的池荷,四季常开的小花,盆栽里的小油菜……该校在少先队活动课上教育学生爱护绿色,鼓励他们认领一个盆栽,成为自己的责任田,养花种草,动手养护。在日常校内劳动中,每个学生都是参与成员。班级每天进行卫生清扫,学校每周进行一次大扫除,每周总结评选出卫生太阳花班级和劳动之星,鼓励孩子们参与校园卫生保洁。此外,学校还结合校外资源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垃圾分类实践活动、社区服务志愿活动、普法宣传推广活动等,让学生深入劳动实践。

习得生活技能

“劳动教育是小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学会劳动,对德智体美诸方面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二七区淮河东路小学教导处副主任王瑞勤表示,学校要教育学生初步懂得劳动创造社会财富,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使学生掌握一些浅显的劳动知识,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在劳动教育中,淮河东路小学做了不少尝试。除了开设学校综合实践课程,提高小学生的劳动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外,还开设了巧手慧心、毛线编织、小裁缝工作室、布偶梦工厂、巧手珠艺、多彩陶艺、彩色软陶等14门校本课程,通过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创造能力、生活技能和劳动技能。整理书包比赛、叠衣服比赛、扫地比赛等各类劳动技能比赛的开展,提升了学生劳动能力和自我服务意识。端午节包粽子、做香包,冬至包饺子等节日活动也让学生充分享受到劳动的快乐。

为了加强对学生劳动技能的培养,该校每学期还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到劳动基地进行观察,了解农村田园劳动的基本内容,根据所学进行实地操作,把校外基地真正当做学生发挥创造性、培养劳动技能的场所。此外,该校还重视从多方面评价学生劳动成绩,劳动评价活动坚持实践与结果并重,展示与交流同步。各年级根据教材资源包和学生特点设置评价主题,评价活动目标定位准确,评价过程科学有序,评价成果丰富多彩,评价方式全面多元,不仅为学生提供了相互学习和展示自我的平台,也为进一步落实核心素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启迪美好人生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很欣喜看到劳动教育再次进入我们的视野,再次走进学校的课程。在欣喜的同时,我们也在考虑如何更加积极主动地推动这项工作,如何构建劳动这门课程的评价体系,真正落实劳动教育的精神。”管城回族区南十里铺小学校长曹显阳表示,在物质条件如此充分、人工智能高速发展、社会服务如此便利的背景下,劳动已经逐渐远离学生的生活。为了让孩子们感受“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这句话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相信自己具备创造美好生活的能力,该校近几年在劳动教育方面做了不少工作。

由于校园面积较大,打扫校园卫生就成了该校师生每天到校后的一项重要任务。学校把校园、楼梯分包到班,班级再分工到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劳动任务。每天早上,在辅导老师的带领下,孩子们听着校园广播,你扫地,我摆桌,你拖地,我擦墙……一个个小小的勤劳且快乐的身影成了校园里最美的风景线。

在该校“和本六艺”拓展性课程体系里的能本课程中,农耕课程深受孩子们喜爱。虽然每班只分到了小小的一块地,但对于孩子们来说可是一笔不小的财富。他们学着翻地、打畦、播种、浇水、施肥、除草……“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通过动手观察感悟,与自然亲密接触,去感受自然的力量,感受一粒种子的伟大。农耕过程中,他们不仅收获了果实,也在内心中播下一粒种子,让它始终能够朝着阳光生长。

“劳动不仅仅是体力的付出,也是一种成功,一种非常美好的体验,更重要的是,劳动中蕴含着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一种阳光的生活态度,我们要让每一个孩子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创造美好的人生。”曹显阳说。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