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创客精英 齐聚郑州共话“双创”
八旬老党员的初心
郑州“十大杰出 女性”开始评选
郑东新区通报新一期 “二好六差”工地
高血压糖尿病门诊 用药纳入医保报销
走进基层 以培训促进措施落实
砥砺奋进写华章 继往开来谱新篇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八旬老党员的初心

本报记者 覃岩峰 林红 通讯员 杨暍

她是解放战争时期医护战线上的巾帼英雄,她是国家建设时期医疗系统的模范标兵,退休后依然热心公益事业,奔走在医疗、教育等各个战线……88岁的杨桂花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誓言。

走进杨桂花家里,她正在翻阅《郑州日报》,她告诉前来采访的记者,活到老就要学到老,只有这样才能永葆共产党员的本色。

一名共产党员的信念

2015年,在郑州慈善总会举办的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关爱老兵志愿活动中,杨桂花被评为“抗战老兵,民族脊梁”。

杨桂花出生在山西省长治市沁源县。1945年从儿童团参加八路军,由于她读过书,部队送她到太岳军区卫生学校学习,随后奔赴战场,参加战斗。

当时医疗条件非常差,作为上党战役的野战医院的医护人员,她一个人最多护理过80多位伤员,既要为伤员做饭、洗衣,还要给伤员进行疗伤护理,无论如何辛苦,她从不叫苦喊累,圆满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荣立二等功。之后,她还参加了晋南战役、吕梁战役、延安保卫战、解放洛阳、豫西剿匪等战役,多次出色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

1950年,她从部队转业到河南省人民医院,任外科护士组组长。1952年单位派她到武汉中南卫生干校、广州中山医学院学习,毕业后,于1956年分配到郑州市卫生防疫站后,一直从事医卫工作。其间,她还主动请缨带领100多人的防疫队,参与了唐山大地震的疫情防控工作。他们吃住在灾区,奋战一个多月,救治两万多人次,经受着不断余震和海啸的死亡威胁,受到了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表彰。

一位白衣天使的胸襟

1988年杨桂花从市卫生局退休,她和老伴发挥个人特长,开门诊、办药店、创立中医研究所,为群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开门诊期间,由于她的诊所收费低服务好,来就诊的病人络绎不绝,远近闻名。她对没有钱看病的人来咨询病情,很少收钱。

“每次回想起病人渴望的眼神,我心里都会特别难受,那时候我也坚定了要培养更多医务人员,提升基层医疗水平的信念。” 此后,杨桂花与河南省中医药大学(当时河南省中医学院)的一个专家联合,创办了中医研究所,为解决社会医护人员短缺问题,她还支持黄河科技学院组建了医护专业,并向该校捐款10000元。

杨桂花非常热心公益事业。2001年,她给家乡沁源韩洪村捐款15000元,竖起抗日战争纪念碑。2003年抗击非典、2008年汶川地震后,她不仅在原单位捐款外,还动员周围的人捐款。2006年她给郑州市老干部大学捐款购置教学设备……

一名公益达人的情怀

杨桂花经常参加社会团体组织的公益活动,给年轻人讲述自己的经历,宣讲“不忘初心,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她到过郑州荥阳、新密的小学进行爱国、爱党宣讲,还会给孩子们带水果、文具等。

2017年,她在市委组织部、宣传部、老干部局联合举行的郑州市离退休干部“两展示两争当”活动中,被评为“时代老人”。今年6月份,又被市委、市政府评为郑州市优秀志愿者。杨桂花始终坚守一名共产党员的信仰,坚守诺言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为乡邻做好事,在平凡的工作中,发挥党员的先锋作用,通过自己的爱心之举,让更多的人得到帮助,也让自己收获快乐。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