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新闻报道,近日,有人爆料称目击到一辆沪牌救护车闪着警示灯在浦东机场接机,几个衣着时尚的年轻人将大包小包的免税品袋子塞进救护车,司机和乘客装车时均神态自若。视频经各社交平台广泛传播后,“上海机场”官方微博火速回复,证实该救护车系浦东机场所属,为当班员工私自违规使用,机场方面表示将按规定对当事人作出严肃处理。
救护车装载量大,且享有优先路权,“在确保道路交通安全的前提下,不受行驶路线、行驶方向、行驶速度和交通信号灯的限制”。想来,享受这种“特殊接机服务”的人也正是看中了这样的优势。而一群人有条不紊地搬运、装满了一车免税品,也很难让人相信是“临时起意”的偶然之举。
但按照我们的常识,紧急医疗系统素来是闭环运作,只有接到任务、收到指令之后,才可按流程出车。个别员工出于个人目的,就能够把救护车随意开出去,这简直是匪夷所思,让人不由得产生一连串疑问:管辖机构是怎么给车辆放行的?环环相扣的标准化管理模块是如何失效的?私用救护车的“当班员工”,胆大任性到如此无所顾忌的程度,又是否有人配合、有人助攻?救护专车被挪为他用,究竟是一个人的任性,还是监管责任缺位,不能语焉不详,否则难免“犯了再改,改了再犯”。唯有以此为戒、亡羊补牢,才能为时未晚。
据了解,机场的救护车承担的是对危重病员进行院前救治和转运的服务,在机场范围内或起降航班中只有出现需要急救的乘客,才由机场的救护车将旅客转运到医院。而从过往来看,机场救护车使用频率并不高。也许正是由于这种原因,某些员工才有空闲和精力去搞点“副业”。然而,机场救护车作为应急体系的一环,本该随时待命才是。试想,若此次接机事件期间真的发生需要救护的事故,那么从哪里腾出救护车救人?如此一来,这种违规行为岂不是要“谋人性命”。
救护车机场拉货,问责不应止于涉事员工。唯有从整体上重新反思、梳理相关的管理制度和程序流程,才能彻底平复公众的疑虑。须知,救护车是救护生命的工具,而不是用来满足私利的道具。 简令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