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驻豫全国人大 代表来郑视察
织密家庭“护廉网” 打造防腐“安全港”
加快推进我市城乡 接合部综合改造工程
要确保农民工工资 支付工作取得实效
市控尘办持续开展 秋冬季控尘巡回宣讲培训
坚守山乡五十载 不忘初心报党恩
着力破解停车难如厕难行路难
多方努力解决群众用水难
市控尘办开展扬尘污染 防控攻坚帮扶座谈活动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坚守山乡五十载 不忘初心报党恩
——记登封市大金店镇梅村社区卫生服务站乡村医生郭光俊

53年,超过半个世纪的岁月,他选择扎根山村,为百姓治病。他叫郭光俊,登封市大金店镇梅村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一名乡村医生。他说:“为了践行党旗下的铮铮誓言,我将自己的青春奉献给党的基层医疗卫生事业,扎根农村、治病救人,这就是我——一名共产党员、一名乡村医生的初心和使命。”

郭光俊出生在嵩山南部的一个小山村。上世纪60年代,这里贫穷落后,缺医少药。当时,小小的郭光俊下决心要当一名好医生,为父老乡亲们防病治病。1966年,村党支部安排他到卫生室跟师学医,后来又推荐他到洛阳进修,再后来乡党委又推荐他到北京、沈阳学习中西医和脑血管病专科,前后共计13年。“求学期间,每逢春节回家,乡亲们总是把省吃俭用攒下的钱和粮票塞到我手中,这份情谊令我终生难忘。”郭光俊说。

怀着感恩之心,学习结束后,郭光俊谢绝了三家城市医院的聘请回到村里,创建了村子自己的卫生所。

在郭光俊的守护下,梅村卫生所从1966年建所初期只有1名医生、1间瓦房,发展到如今拥有32名医护人员的花园式社区卫生服务站。他本人也从一名普通的乡村医生,走上“全国最美乡村医生”的领奖台。

从医53年,郭光俊身上的故事说也说不完——

有一年冬天,子夜时分,大雪铺天天盖地,五六个人用门板当担架,抬着一个女子气喘吁吁地敲开卫生所的门。根据症状和体征,郭光俊初步诊断是宫外孕,必须马上去县医院做手术。他给病人扎上吊针,又带上抢救药品跟随护送。在没膝深的积雪中走了9公里,终于把病人抬到县医院,孕妇得救了。

又是一个隆冬深夜,郭光俊刚刚入睡,就听到急促的敲门声。原来是十多里外何家沟村一位偏瘫病人脑出血引发高烧昏迷。郭光俊迅速起床,拿上药箱就走。沿着崎岖不平的山路赶到病人家,郭光俊立即为病人全力抢救,次日黎明病人终于转危为安。当郭光俊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卫生所时,只觉得头晕眼花,一下子瘫倒在门诊室里。

古语说“医者仁心”,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乡村医生,郭光俊认为,不仅要有精湛的医术,更要有仁爱之心。村里的偏瘫患者郭生老人,老伴是个残疾人,儿子、儿媳和孙女又都是智障患者,家里条件很差。从1976年开始,郭光俊就免费为他家送医、送药、送生活用品,从未间断。

为了让乡亲们少花钱或不花钱也能治病,郭光俊把采来的一些中草药,用大铁锅熬制成中药茶,放在卫生所门口,供村民免费饮用,遇到农忙季节,还把药茶送到田间地头,这件事他一坚持就是几十年。

“新的时代,赋予农村基层医疗卫生事业新的使命,开启基层医疗卫生事业新的征程,我将一辈子扎根基层,服务群众,薪火相传,无怨无悔。”郭光俊说。

本报记者 李娜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