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茄子发光
人生哪能多如意 万事只求半称心(书法) 马俊明
手机买菜
青年人的典范
松溪渔隐(国画) 王延旭
《悠长假日》:重温遗失的少年时光
豌豆苗青青
连 载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茄子发光

♣ 史留昌

中华上下五千年,一直都是世界各国眼中的东方大国,不少国家都对中国俯首称臣,不时来进贡朝贺。可是到了清朝之后,特别是晚清时期,君王昏庸无所作为,又实行了闭关锁国政策,两耳不闻国外事,并以“天朝上国”来自居,成了一个没见过世面的冷兵器时代的国家。而此时世界上的工业革命正闹得轰轰烈烈,诞生了许多先进的科技产物,电灯、蒸汽机、内燃机、电报等成了外国人常见常用的产品,而中国人则对这些不知不晓。最为典型的是在鸦片战争期间,外国的舰艇已打到了国门,中国的军队竟不知此为何物,地方军队还上报朝廷说,海中浮过来一个大铁疙瘩。朝中的人也不相信,认为铁疙瘩根本不可能浮在海面上,根本不知道钢铁还能造舰艇。

直到鸦片战争惨败后,紧接着又是一次次的割地赔款,清王朝统治者的“天朝上国”梦才被打碎,不少人提出了要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想法,兴起了洋务运动,许多先进的科技产物才不断引进中国。电与电灯就是这时候进入中华国土的,不,应该说是先进入宫廷的。

在电力方面,外国商人认为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市场很大,发展前途不可估量,决心打开中国这一黄金市场。有一商人头脑颇灵,认为若要打开中国市场,必须先从宫廷入手,如能得到慈禧等人的青睐,这一黄金市场就十拿九稳了。于是,他先贿赂了两个人,一个是中堂李鸿章,一个是慈禧的红人李莲英,要他们在慈禧面前展示一下电灯。李鸿章是搞洋务运动的,当然一口答应,并马上投重资向这个外国商人买了一台发电机、电线、五彩灯泡等。李莲英为讨慈禧高兴,自然一拍即合,愿和李鸿章配合在慈禧寝宫安装电灯。

这一天,慈禧有事外出,李莲英急忙请李鸿章派人来安装电灯,仅半天的工夫,一切可安装就绪了。当天黄昏时分,慈禧在李莲英的伺候下回寝宫。到了寝宫,那里一片黑暗,宫里蜡烛尚未点明,慈禧心中不快正想发作,忽见李莲英疾步走到墙边,用手一拉一根细绳子,只听“啪”的一声响,宫内霎时明亮起来。慈禧一看,那明亮的光源不是蜡烛,而是一个个有拳头大小像茄子一样的东西,那东西有红的绿的黄的紫的金色的银色的,五颜六色煞是好看。寝宫本就装饰的豪华,被此光一照,更显得金碧辉煌富丽堂皇了。慈禧诧异地问:这五颜六色的茄子怎么挂在我的宫里,怎么还和夜明珠一样会发光?宫女和太监一听全都想笑,但又不敢笑。李莲英一听忙施一礼道:“太后,这是奴才和李中堂孝敬您的,是西洋的灯,叫电灯,那亮着的东西叫灯泡不是茄子。这电灯可比蜡烛好多了,一无烟二无味,又卫生又安全,让它亮它就亮,让它灭它就灭,挂在这里让您看着舒服用着高兴,延年益寿万寿无疆,继续为咱大清造福。”慈禧听罢,看着灯光转了一圈高兴地说,这太好了,宫里都挂上这灯泡,特别是颐和园圆明园更要挂上,让那里也更辉煌一些。

就这样,皇宫里都挂上了电灯,各大臣的家里也先后挂上了电灯,后来一直又延伸到百姓家。电灯这一科技产品,给国人带来了光明,也让那一经营电灯的外国商人发了大财,赚了个钵满盆满,这可真应了外国商人说的那句话: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遍地都是黄金啊。

电灯这一科技产品当时在西方国家连一般平民家庭都有都用,可在中国连最高统治者慈禧都不知道这一先进的科技产品为何物,还枉称为茄子,更不用说平民百姓了。由此可见当时中国的落后状态,又由此联想到那时的中国为什么会一次次地挨打,一次次地被割地赔款。

故事写到这里,不禁使人想起慈禧另一则与此相关的“金口玉言”:在慈禧执政权力显赫时,有一满族大臣向她进言:朝中汉人任重职要职的人逐年增多,民间又有洪秀全的太平天国在闹事,这样下去,臣怕汉人兴满人亡啊!慈禧听罢,嘿嘿冷笑道,天下之人,谁不在我的掌控之中。要想汉人兴满人亡,除非……正说间,她抬头看见殿前灯架上的蜡烛燃得正旺,火苗向上一跃一抖地甚是欢哨。她接着说:“除非灯头朝下。”是啊,自古以来灯头都是朝上的,哪有朝下的道理?

果不其然,灯泡在宫里大量使用没几年,清王朝迅速衰败,从此退出了历史统治舞台。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