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茄子发光
人生哪能多如意 万事只求半称心(书法) 马俊明
手机买菜
青年人的典范
松溪渔隐(国画) 王延旭
《悠长假日》:重温遗失的少年时光
豌豆苗青青
连 载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青年人的典范

♣ 高玉成

中央电视台“中国文艺·向经典致敬”节目,我非常喜欢。节目的主题是“走进中国文艺,重温经典记忆”,口号是“向经典致敬,与时代同行”。致敬对象是健在的或已故的老艺术家们,包括导演、演员、曲作家、歌唱家等。每期节目选择一位致敬对象,邀请几位与致敬对象关系密切的嘉宾,共同回忆往事,畅谈经典;许多故事感人至深,催人泪下。未了,现场观众还要全体起立,主持人宣读致敬辞,庄严肃穆,极具仪式感。

感叹之余,不禁想到,除了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其他值得我们致敬的人,应该还有很多,比如功勋卓著的“两弹一星”元勋,为共和国献出生命的英雄烈士,为国家建设无私奉献的劳动模范,以及改革开放后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先进典型等,他们的贡献,不比其他人少;他们身上生发的故事,不逊色于其他感人的故事。有关他们的电视节目,似乎分量应该更重些,制作应该更精致些,接受的致敬也应该更多更庄重些。

人的思想如同一个布袋,原本是空洞无物的,你给它装什么,它就有什么;你给它装的什么东西多,它就倾向于什么。理想信念不是与生俱来的,生长在什么环境,接受什么教育,受到什么影响,就会树立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媒体之所以重要,就因为它担负着引导社会舆论、往人的思想里装东西的重任。应该装什么,装了多少,用什么方式装,直接关系到受众对象接受什么教育,受到什么影响,做什么样的人。当然,媒体之外,家庭、学校、单位、社会也都负有相应的责任。

我有个外甥女,学习天分很好,从小学到中学都很拔尖。上大学后,又被公派到法国一所大学交流;回囯后成为校长的研究生,学的也是比较前沿的人工智能。研究生毕业前,我开导她继续读博,甚至读博士后,立志成为一名科研人员。她却说:舅舅你不知道,搞科研是很辛苦很枯燥的!我说那你至少要找一份与你专业一致的工作。她说她喜欢的城市,没有与她专业一致的单位。最后她去了一家国企,干着与她专业毫不相干的工作。七八年了,还在为一个小小的职位忙碌着。在我看来,她已经成了“泯然众人”中的一员。显然,她是受世俗影响多了些!

可喜的是,我们还有一批志存高远、吃苦耐劳、埋头苦干的青年在科研岗位上艰苦努力奋斗着。有资料显示,目前我们的高铁研发团队、航天研发团队、航母研发团队、北斗导航研发团队等,平均年龄都只有三十多岁。他们创造力惊人,成就举世瞩目。他们才是青年人的典范,是民族的未来和希望。如果我们的媒体、教育部门、社会各方面,能更多地为类似他们这样的人搭建平台,宣传推介,引导更多年轻人像他们一样追求理想、报效祖国,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何愁不能早日实现!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