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开往故乡的高铁
山高水长(国画) 袁士珍
棉花往事
素雅初冬(摄影) 周文静
《给孩子的财商启蒙书》
台 阶
茶酒温 寒冬暖
连 载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开往故乡的高铁

♣吴志恩

关于火车的话题我有一火车,不,真摆起来,三火车也拉不完。初中阶段英语课本里有篇文章,说一个小男孩儿天天坐火车,竟能听出来火车“咔嗒”声里的异常,救了一车人的命,钦佩之余,我羡慕他能够天天坐火车。

第一次坐火车应该在三岁,因为母亲说,是在火车上过的生日。我印象中就是氤氲着大米盒饭热气,亮堂堂的晃动着的车厢,去往老娘舅家。

那时我的家乡,唯一的铁路擦县境而过,焦枝线,在临县南召云阳设了一站,我们唯有远远地转车过去才能坐上。短距离的小火车,窄轨道的地方铁路也是有的,自南阳过县城往北开去,走得很慢,时刻决不会准,有露天的车厢以便乡亲把牛羊等大件货物拉上,有时还会脱轨,父母带我去南阳走亲戚,还要下来车厢等把铁轨拢好。爷爷养的那条狗,我朦胧地记得它欢实的样子,小火车启动了它跟着跑,然后就找不到它了,直到十天后它筋疲力尽地回到了我们的小山村,很快死了。

那个小火车也是乡亲的美好回忆,我还记得它穿过原野,两旁树木参天绿荫匝地。但我们初中还没上完,它就停运了。从此我们的记忆里、叙事里,火车无不是他乡、远方、梦想,火车与我的故乡无关。月台送别,穿越涵洞,车厢吵吵嚷嚷邂逅友谊与爱情,都距离故乡很远,或者是别人家的故事。

最难忘上世纪90年代东北求学,火车驶出山海关,一路迤逦而决绝地驰向关东大地,山川渐渐开阔狂野,铁道旁的波斯菊高过人头,疯狂摇曳,面对不可知的未来,我觉得故乡渐行渐远。大学四年往返乘坐火车,路上总要换乘一次两次,有时候还没座位,以至于到家或到校脚脖都是肿的,一连几天觉得房间晃动。

但我仍然向往火车。火车才能把渺小的我与远方,与腾飞的时代,与偌大的世界连接起来,而不是老死于天地一隅,寂无声息,那人与一头驴子、一枝芦苇又有什么区别呢?

整个小学阶段,我没用过电灯,因为不通电,线杆架起来把电送到各村落里去,应该是初中阶段。尤其读大学时候,我深为自己家乡的落后自卑,要知道,东北的铁路网是很密集的。十几年前,家乡过境高速公路,于县城设一出口,但铁路似乎还很渺茫。吵嚷十数年的郑万高铁,这几年真的一点点铺设起来,而且在河南段,即从郑州到南阳段,过境方城的铁路终于开通了。

11月30日,抵达故乡的高铁通车的前一晚上,高中同学相约着喝了场酒,兴奋之余,还为没坐上第一趟回乡的高铁遗憾。直到12月7日,大雾,我们乘上了开往故乡的高铁。真是梦境一般!车厢干净整洁,乘务人员负责亲切,半个多小时就驶近南阳,上上下下的,不是我的老乡,就是与我故乡有种种瓜葛的人,大家拖着拉杆箱,带着行李,平静中隐藏着惊喜。

窗外是冬天的故乡,薄雾散处,正山峦起伏,小小村落袅袅炊烟青青麦苗变得真切,哦,铁路,高铁,穿行在南阳盆地和我的故乡方城了,破天荒地,第一次!

下车,被接上陪外地的朋友看了炼真宫,就坐车到了同学家,他家正以最隆重的仪式迎接客人:羊肉炝锅烩面。新切的羊肉丢进锅里,鲜香和青烟升腾而起,恍惚间,那掌勺的青年仿佛还是当年的伯母,但一切已经是全新的模样:院落、人群、漂亮的汽车。

高铁像白色的巨龙驶过我的家乡,我的世界从此变了模样。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