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文化产业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偃师发现疑似商代“国家粮仓”
“豫贵一家亲”活动启动
2020马街书会2月6日启幕
二七区“绿城读书节” 颁奖典礼举行
“全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十佳案例”出炉我省一主题教育展馆上榜
16岁边天扬首次挑战反派
《半个喜剧》首映 获封“解压神器”
写作是我 生活的拐杖
动作大片《急先锋》全阵容亮相
《紧急救援》演绎真实救捞人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作家付秀莹:
写作是我 生活的拐杖

本报记者 左丽慧 文/图

著名作家、《长篇小说选刊》主编付秀莹近日携长篇小说《陌上》做客松社书店,与郑州读者分享从故乡到“他乡”的故事。虽然主人公是从县城“小人物”成长为都市成功女性,但付秀莹坦言这部作品绝不是一个单纯的励志故事,而是她通过这个故事映照时代风云变化、讲述独特中国故事的“人生真相”。

《他乡》中,来自乡村的女孩翟小梨,凭借自己的天资和勤奋,一路奋斗、不断成长前行:从乡村前往省会,又从省会来到首都,她在生活的激流中沉浮辗转,在命运的壁垒面前跌跌撞撞,最终,她完成了个人的精神成长,宛若新生。

“个体命运和大时代息息相关,小梨的故事也映照出时代的风云变化。”付秀莹说,当前社会正经历前所未有之大变革,挑战和机遇并存,如书中不断反省审视自我、疲惫又不断挣扎向上的小梨一样,人需要不断切换到适合自己的成长路径上,但每一步都不会白走、每一条路都是必经之路,“我想告诉大家,所有走过的路,都会令人有所收获,都可以从中汲取前行的力量。”

作为纯文学刊物的主编,付秀莹的日常就是和各种文字打交道,看各种稿件到“内伤”、失去对文字的热情再正常不过,她却依然选择在工作之外的个人写作,“写作是我行走世界的拐杖,遇到困难时,写作使我能从容对抗冗长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和缺憾,这是我的一种生活方式。”

《他乡》之前,付秀莹就以长篇小说《陌上》蜚声文坛,更有小说集《爱情到处流传》《朱颜记》《花好月圆》《锦绣》《无衣令》《夜妆》等多部作品,曾获首届小说选刊奖、第九届十月文学奖、第三届蒲松龄短篇小说奖、首届茅盾文学新人奖等多种奖项。

“书写生活中的灰败固然有其价值,但我的创作理念或者说审美主张,还是觉得明亮向上、有正面向度的更值得书写。”在付秀莹的认识里,人生实苦,为何不用真善美给人以希望和美好?

虽然在作品中道尽人生百味,但付秀莹并未给出面对“苦难”的答案和解决之道:“每个人的方式都不相同,开不出药方,我只能描绘出我看到的、不易被人察觉的人生真相,塑造有生命力的人物,讲述打动人心的故事,引导读者去观察和思考,这是我作为小说写作者的责任。”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