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羊倌儿”卜式传奇
嵩山草堂(国画) 田占峰
下酒菜
指尖上的流年
陋室铭(书法) 窦效民
《月落荒寺》:格非暌违三年最新长篇力作
家乡的苇子坑
连 载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羊倌儿”卜式传奇

♣ 王 剑

西汉时有一个人,他没有背景,没有资历,没有学问,只有一门手艺:放羊。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羊倌儿,最终却官至御史大夫,位列三公,创造了个人奋斗史上的奇迹。

这个传奇人物,就是卜式,河南郡(今洛阳市)人。卜式从小种田放牧,父母过世后,他与弟弟相依为命。分家时,他将田宅财物都给了弟弟,自己仅取“畜羊百余”,去了黄河岸边的邙山深处。

十几年后,卜式的百把只羊,变成了千把只。然后,他掸掸衣服的灰尘,下了山。买田置地盖房,日子过得风生水起。再一打听,他的弟弟坐吃山空,家业败尽,成了穷光蛋。卜式二话不说,伸出援手,救济弟弟。乡邻之间,得到卜式资助的人,更是不计其数。

当时,朝廷连年对匈奴作战,耗资巨大。卜式站在邙山顶上,望着西北方向,觉得应该为国家做点什么。就上书说,自己愿意捐献一半家产,作为对匈奴作战的经费。这事儿报给朝廷,汉武帝很高兴,马上把卜式召到长安,派一个使者去了解情况。

使者试探着问:“想当官吗?”卜式说:“从小牧羊,不熟悉怎样当官,不愿意做官。”使者又问:“家里有冤家仇人吗?”卜式答:“我从来与人无争。同乡的人,衣食无着的,我就借钱给他们;调皮捣蛋的,我就调教他们。街坊邻里跟我关系都很好,也愿意听我的话,我怎么会受人冤屈呢?”使者很不理解:“你既然不想当官,又没有冤屈要申诉,为什么要将家产的一半捐给国家呢?”卜式正色道:“朝廷讨伐匈奴,我认为贤能的人应该为大节而死,有钱的人应该捐资助战,这样匈奴就可以灭掉了。”使者回去之后,把情况一五一十地报告给了汉武帝。不料,丞相公孙弘却说:“卜式的做法,违背人之常情。这家伙极有可能心怀不轨,请陛下不要搭理他。”卜式受到了冷落,就回家继续放羊去了。

打了几年仗,朝廷的粮仓和钱库都空虚了。又逢黄河水灾,山东灾民大量流入河南,朝廷无钱安置。这时,卜式便出钱二十万给河南郡守,用于赈济灾民。汉武帝翻阅河南郡上报的捐资赈灾者名单时,看见了卜式的名字。汉武帝一拍脑门,想起来了,说:“这个卜式,我知道,就是先前那位愿意捐一半家产抗击匈奴的人。”当时,富豪们都争相隐匿财产,唯独这个卜式,高调捐资,与众不同。于是,汉武帝以尊长者之礼召见卜式,拜他为中郎,赐爵左庶长,田十顷,布告天下。此时,丞相公孙弘已死,汉武帝封赏卜式,自然没人反对。

皇帝赐官,对一般人而言,那是天降洪福。然而,卜式却百般推辞,不愿接受。汉武帝都气乐了,哄他说:“不是去当官,我有羊群在上林苑中,想请先生去放牧。”卜式听说有羊可放,这才高高兴兴地去了,依然穿着布衣草鞋。

一年多后,卜式把上林苑中的羊养得又肥又壮。有一天,汉武帝路过牧场,见卜式养得一群好羊,就忍不住夸奖一番。卜式受到表扬,脱口说道:“其实,放羊和治理百姓是同样的道理。要让它们按时吃草,按时休息。如果有害群的,就要赶紧剔出去。”

一个牧羊人,竟然说出一番治国理政的高论来,汉武帝非常惊讶,当即任命他为缑氏令,想试一试他到底有多少斤两。结果没多久,缑氏百姓就交口称赞,说卜式勤政爱民,是个好官。于是,汉武帝又调卜式为成皋令,负责办理漕运事务。卜式不负厚望,政迹又得了个“优”。这一下,汉武帝服了,觉得卜式不仅忠厚而且贤能,堪当大任,便让他做了齐王太傅,不久又升任齐相。

元鼎五年(前112年),南越国丞相吕嘉兴兵造反。汉武帝内忧外困,着急上火。卜式上书说:“皇帝有忧虑,就是臣子的耻辱。如今国家有难,我们父子愿意随军出征,战死沙场!”汉武帝收到上书,大为感动,就封卜式为关内侯,赐黄金四十斤,田十顷,诏告天下,表彰他的爱国精神。一年后,卜式又升任御史大夫,仕途达到了顶巅。

卜式虽然做了高官,但耿直的性格一点儿没变。当时,汉武帝出台了两项改革措施,推行者都是大司农桑弘羊。卜式看到盐铁官营导致物价飞涨,给百姓带来诸多不便,便向汉武帝进谏,建议废除。汉武帝听了,心里不悦,看见卜式就烦。这一年,国内发生了旱灾,汉武帝命令各级官员向上天祈雨。此时,憋了一肚子气的卜式愤然说道:“烹弘羊,天乃雨。”这句话,更引起了汉武帝的不满。

元封元年(前110年),汉武帝到泰山封禅,委派卜式经办此事。卜式本是个牧羊人,文化根基浅,对礼仪不够熟悉。汉武帝便以不习文物典章为由,把他贬为太子太傅。

卜式告老还乡后,决定到山东看望故友。他途经昌邑县(今山东巨野县)时,突发疾病,不幸离世。卜式的子孙闻讯,从家乡赶来,就地安葬了卜式。汉武帝诏令山阳郡,为卜式提供墓田五百亩,这也是大汉王朝对这位“布衣卿相”的最后褒奖。

“男儿爱国事丛丛,岂必枪林弹雨中。卜式毁家抒世难,义声唤起待洪钟。”如今,到卜公庙瞻仰的人,想起这首诗,无不对这位赤胆忠心的“羊倌儿”肃然起敬。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