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羊倌儿”卜式传奇
嵩山草堂(国画) 田占峰
下酒菜
指尖上的流年
陋室铭(书法) 窦效民
《月落荒寺》:格非暌违三年最新长篇力作
家乡的苇子坑
连 载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下酒菜

♣ 董全云

周末,老公早早就吩咐说:“炒几个菜,和几个老朋友一起小酌。”

友是老友,菜是家常菜,朋友来时挟带一斤酱牛肉,辅有鸡爪,下酒菜油炸花生是少不了的,就像鲁迅先生笔下孔乙己的茴香豆。一壶老酒,三五老友,酒入豪肠,文人骚客能吟诗,“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咱有几十年的故事,慢慢地续,且能喝着呢。

说起下酒菜,苏轼《后赤壁》中道:“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一场吃喝,只有人而无酒,总觉寡淡;有酒无菜,不够味道,最主要是要三五好友,性情秉性相投,看着舒服,聊着兴致,才不枉良辰美酒奈何天,才不辜负一场酒的好年华。

小酒怡情,少不了下酒小菜的锦上添花。美味佳肴自然好,如是家常可口的菜蔬,如男女两相投情对意,味蕾大开,便又添了几分喝酒的兴致。朋友喝酒喜食羊肉火锅,佐以清脆的新鲜白萝卜片,用食指和无名指轻捏一片,“滋儿”一口酒,嘎吱嘎吱地嚼一口生萝卜片,清脆甘甜,那叫妙不可言。见我诧异,递给我一片,说:“你试试,得劲哩很哩!”

一切下酒菜,皆不可抢了酒的风头。

鲁迅先生喜欢喝酒,下酒菜喜欢油豆腐、茴香豆和青鱼干,他写孔乙己在咸亨酒店买茴香豆,“多乎哉?不多也。”一格有滋有味的下酒菜活生生地出现在我们面前。

同事郭先生喜欢喝酒,隔几天便会在快要下班之际约上几个老友,他说:“饭店不在大,干净就行,人不在多,一定要扯得来才行,酒不在多,一定要喝好才成。但是,喝酒,一定要看跟谁喝,而不在乎喝什么。”能说这话的人,自然都是真心喝酒的人。

宋时,翰林学士钱明逸待客,必先问:是吃酒,还是吃筵席?当时,吃酒和吃筵席是不同的,吃筵席时,客人有限,筵席上也有酒,边吃酒边吃菜,人声喧杂。吃酒就是单吃酒,来客三五人,酒数斗,每人瓷具一只,青盐几粒,以盐就酒。那时候,盐是酒的好搭档。李白有诗云:客到但知留一醉,盘中只有水晶盐。想想那时人只要盐做下酒菜,重口味,还易得高血压,可是不成。

老家封丘,乡风淳厚、实在,能喝酒的名声出名在外。只要是来了客人,下酒菜简单,也易得。一把花生,白菜、萝卜皆可入酒,弄俩硬菜,真不行了炒几个黄灿灿的鸡蛋,从菜园里现摘根嫩黄瓜,啪的一声在案板上一拍,清脆爽口,实在是最好的下酒菜。正喝着不断有人胳肢窝里挟瓶酒一脚就迈进门来。有没有菜没啥关系,只要话不断,就着清风明月也能下半斤。

乡下人喝酒长,落话柄闹笑话,说两个人喝酒坐在桌前,要了一瓶老白干,两个人穷在桌上画条鱼,喝一口酒,用筷子戳一下桌上的鱼,结果小酒喝得滋儿滋儿的,俩人就着咸菜居然喝得醉哩乜斜相互扶携而去。

下雨天,哪儿也不能去,也是最好的喝酒由头。但是还是比不上大雪天,门外鹅毛大雪纷纷扬扬, 门里一壶老酒,三五老友,一盘酱牛肉,一盘花生米,叙叙旧情,说说年景,唠唠孩子和时政,那份滋润,实实在在的妙不可言!

想喝酒的时候,最好的人是故人,最好的下酒菜就是手边的菜,眼前的是最好的酒。其实,还是差一道下酒菜。

我有一壶酒,你有故事吗?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