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01版:封面 | 4下一版 | ![]() |
|
||||||
《经济日报》调研组 编者按 昨日,《经济日报》头版头题刊发通讯《要为百姓干点啥,先问百姓需要啥——郑州市创新开展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纪实》,本报今日全文转载。 家住河南省郑州市二七区淮河路街道连心胡同的老居民李德明,最近很是高兴,他住了几十年的老院子正在实施改造提升工程。“看,这是我住的小院,楼体加装了保温材料,墙面进行了加固粉刷。”李德明兴奋地指着院子说。 和以往不同,这次老院改造是“群众下单”“党委接单”。“要为百姓干点啥,先问百姓需要啥。”二七区淮河路街道党工委书记秦召玉说,工作之前,他们会先听取群众意见,列出“需求清单”,再逐一落实。 这种工作机制的变化源自不久前一次交流会的举办。 几级书记面对面讲基层事 11月12日晚7时,立冬不久的郑州寒意来袭,大部分市民早已下班回家。此时,位于中原路的郑州市委综合楼第二会议室内,却是一番热腾腾的景象。 郑州市首届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工作交流会正在召开,9名来自基层的党委书记集体当“主角”,和河南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徐立毅“面对面”地讲基层事、说心里话。 基层社会治理到底怎么做?乡镇(街道)书记们在交流中提供了满满的干货。中牟县官渡镇党委书记段长海第一个发言,他所在的官渡镇是郑州的“东大门”。作为城市边缘的农业生产区,曾经的官渡镇垃圾满地,被群众称为“龙须沟”。段长海详细地介绍了他们是如何打了一场农村环境整治的攻坚战,改变了落后面貌。而说起如何治理“老城病”,如何答好居民的“老城之问”,新郑市新华路街道党工委书记仪刚头头是道。郑东新区祭城路街道党工委书记武学德,则讲述了大力改造百姓安置区及周边生活环境、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的具体做法。 9位基层书记畅所欲言,当这场“泥土味”十足的会议结束时,已临近午夜。徐立毅一边听一边记,一场会议下来,他的笔记本上满当当记了七八页。 “乡镇(街道)担负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责任,乡镇(街道)工作具有综合性强、群众性强、执行性强等突出特点,责任很重大、方法很讲究、挑战很直接。”徐立毅说:“乡镇(街道)工作的同志要始终保持清醒认识,既要面对挑战,又要坚定信心、勇于担当,以强烈的责任感、事业心,为党在基层站好岗、放好哨,为人民服务好,把乡镇(街道)工作做好做出彩。” 好办法成为好制度 讲什么?谁来讲?为了办好这场交流会,郑州市整整做了一个多月的准备工作。通过多方调研,确定会议主题;市直机关部门分类别对县(市)、城区、开发区进行排名;县(市)区、开发区党(工)委在本辖区内优中选优,向郑州市委推荐发言候选人;郑州市委组织部根据“两推”情况进行实地考察,初步提出发言建议人选,提交市委审定。(下转二版)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