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奋进新时代 育见新美好 上一版3  4下一版
凭“高”而立向“新”生(上)
以课程奠基幼儿真善美的人生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凭“高”而立向“新”生(上)
高新一幼亲子乐游
八一中学举办“张建新书法工作室”书法作品展
高新区外国语小学“创+”课程

本报记者 李 杨

高新区

党的十九大以来,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着力解决好教育特别是优质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享受更加公平更高质量教育的需求,成为教育发展的时代主题。高新区借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示范实验区”两个高端平台,本着注重教育内涵发展、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让每一所学校“都好”的发展理念,几年来,全区从加快现代教育治理体系构建、优化学校布局及建设规模、提升区域教育内涵发展、促进教育开放层次和水平、突出科教融合的区域特色、推进中小学智慧教育建设等方面进行实践,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提升教育品牌,开创了具有高新特质的“高位优质均衡”教育生态的发展新局面。

核心提示:凭“高”而立向“新”生。在“高品质创新”教育目标的指引下,高新区不断追求教育内涵发展的高质量,大力促进区域义务教育的高位优质均衡发展,一所所“家门口的好学校”正在出现,“一校一特色,一校一品牌”的教育局面正在形成,高新教育蹄疾步稳,勇毅笃行。

优质均衡促发展

高新区把消除“大班额”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进一步加快、加大学校建设力度,优化学校资源配置,有效解决城区学校“大班额”“超大班额”“择校热”等问题。近三年来,高新区累计投入资金超过13亿元,共新建、改扩建学校项目20个。2019年秋季,郑州中学附属小学玉兰街校区、郑州大学附属学校小学部、郑州市科创学校小学部、郑州市创新实验学校初中部、行知小学等5所中小学交付投入使用,提供优质学位8010个,实现了起始年级“超大班额”零增量,“大班额”数量明显下降,为辖区内的孩子接受公平优质的教育服务提供了保障。

“让孩子们‘好入园、入好园’。”郑州高新区社会事业局党委书记、局长田鸿鹏不止一次强调。学前教育事关孩子的未来,也关乎国家的未来,实现“幼有所育”是重大的民生工程和未来工程。为全力推动学前教育普惠发展,高新区从政策制定到实际工作推进,科学布局,合理推进,采取保证合理用地、政府购买服务、综合奖补、减免租金、培训教师、教研指导等方式,加快建成郑州高新区“广覆盖、保基本、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截至2019年11月底,普惠性幼儿园占比上升至73%,到2020年,全区普惠性幼儿园覆盖面将达90%。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不断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在高新区,有这样一批具有教育情怀,具备专业素养的教师队伍,这支年轻的队伍在专职教研员的带领下,积极参加国家、省、市优质课赛课活动,在各类比赛中捷报频传、屡获佳绩。郑州大学实验小学陈莉莉在第十二届全国基础英语素质教育实验基地学术交流会上荣获优秀课例一等奖;万科城小学赵志慧荣获第一届全国教师优质课评比二等奖;郑州三十七中章思睿荣获河南省乡村中小学优质课一等奖和郑州市一等奖……这一切都得益于高新区灵活的人才引进机制和教育部引领下完备的“教研训一体”教师培养体系。

郑州高新区借助示范区“先行先试”的特点和管理体制及人事薪酬制度改革的政策优势,通过开辟名师引进绿色通道和建立六所部属师范院校实习基地等方式,创新对教师的招聘和培养方式。近三年来,有近600名优秀教师到高新区任教,新招聘教师研究生学历占比超过65%。同时,充分发挥教学、教研、科研和培训对教师成长的综合效应,全年组织区内各学科教师教育教学、教科研培训2000余人次,其中,开展学科活动78项、“深度学习”教学改进项目涉及7个学科500余名教师共培训4次,组织50余位骨干校长、教师赴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修基地跟岗学习,进一步促进了教师专业素养和专业指挥的提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