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版:奋进新时代 育见新美好 上一版3  4下一版
天工人巧日争新(下)
用心做教育 给孩子一个美好未来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二七区长江西路小学
用心做教育 给孩子一个美好未来

校园里,黄绿白三种颜色交相辉映,美丽、温暖而又让人沉静;孩子们自信绽放的笑脸、彬彬有礼的举止展示着新时代少年的风采;课上春风化雨、循循善诱,课下不断学习、反思、实践的老师知责奋进;家校紧密联合,融入各个活动中……认真做事只是把事情做对,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于二七区长江西路小学而言,品质从来不是只被提及的口头承诺,而是落实并贯穿教育日常的每一天。

从无到有,2018年秋季至今,不过1年多的时间,但也就是这一年多的时间,长江西路小学,一步一个脚印,用脚踏实地、真才实干,实现了从有到优的大步跨越。学校正式投入使用之前,已作为二七区唯一一所新建校,在“郑州市新建校课程规划观摩研讨会”和“真爱梦想杯”第四届全国校本课程设计大赛颁奖典礼进行典型发言,学校课程规划方案入选“郑州市新建校课程规划优秀案例”;3D立体通知书、公众号、课堂直播、校园主题节、长西好声音等创意广受关注和家长赞誉。更重要的是,在不断的实践中,学校以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念为出发点,用“向生活,向未来”的教育理念,引领学生“爱生活、乐求知、善创造”。

在这所校园,真正让教育回归原点,孩子感受着成长的快乐,教师享受着生命表达的丰富多彩,在师生的互相成就中,孕育出美和梦想。

专业立校——有品质的学校

从一片空地到拔地而起,校长李芳一直在用双脚丈量、用双眼见证着学校的点滴变化,从材料精挑细选,到一墙一隅、一门一窗的设计,她都用心参与,披星戴月、夜以继日也乐在其中,只为把“最好”的校园呈现给孩子。

如果说硬件建设是一所学校的“形”,那么课程规划就是这所学校的“魂”。眼见着新校雏形尽显,如同一张崭新的白纸,如何书写才能让它获得老百姓的认可?李芳反复思索,决定在招生之前对辖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对接辖区6所幼儿园,向家长发放电子问卷表;进社区一家家走访调研,经过科学严密的论证,学校最终确立了精准的办学理念“生活教育”,并以此为出发点,自上而下,顶层设计,逐步建立了“国家+校本”“分科+综合”“必修+选修”“学科+活动”等多维度的“智慧生活+”的立体课程群。

“老师,怎么还没到星期五,星期五我就可以上最喜欢的炫酷机器人小创客课了。”学校借助调查问卷、问卷星预报名、网上正式选课等形式开设的10余项校本课程,得到了孩子的真心喜欢。李芳告诉记者,依据学生需求、充分整合教育资源而精心构建的校本课程,充满鲜活的创新、创造艺术素养,真正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信心和动力。

“想让一艘船远航,就要激发水手对大海的渴望”,持久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力,成为学校新的探索方向。单一从内容切入的传统教学,让学生被动接受,能力难以激发,李芳带领教师把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解读放在首位,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引领精准高效教学。她主持的省级课题《利用表现性评价提升小学生学习力的实践研究》,以表现性评价为抓手,建立“评、教、学”一体化的“以评促教”实施流程,实现了评价情境转化为教学情境、评价量规转化为学习工具,努力落实素养导向的教学。

一步步实践中,教师更加关注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素养的习得,高品质的课堂正在形成,教师也在不断实现自我成长,孙现停被认定为郑州市“千人教育名家”培育工程培育对象,方方获得“二七区首届中小学班主任素养大赛”特等奖。目前,学校老师“人人有课题”,借助课题研究促成长的氛围已然形成。

而学生在“倾听”“等待”“会合作”“能够合理分工”等评价指标的指引下,课上一起探究,课下一起观察。学科融合的能动学习模式,引导孩子学会调动多元智能解决实际问题:冬天怎么帮老师把办公室的门自动关上?如何设计金鱼和乌龟共同的家?如何给水管“穿衣服”……学生入校第一年就获得了河南省OM头脑奥林匹克二等奖。

专业的教师团队、开放的教育理念、灵动的教学方式、用心的教育态度最终成就了学校的品质。

文化兴校——有故事的学校

一所好学校,品质是基,品味是本。文化是一所学校凝聚力和活力的源泉,是学校长久生命力的所在。在不断塑造品质的同时,学校也坚持从细节入手,让校园涵养文化,润物无声,让学生在赏心悦目的校园中陶冶性情、激发活力、孕育梦想。

“让每一面墙壁会说话”,是教育家斯霍姆林斯基的一个著名观点。不论是全班集思广益起的特色班名,还是依据孩子身高设置的物品摆放区……点点滴滴,首先让孩子们感受到的就是被尊重。而“情绪管理”“冲突解决公约”等图文并茂的班级装饰,也让孩子在自省中慢慢学会同理心,学会倾听,找到方法解决问题。

就如同孕育一个鲜活的新生命,全体教师一起参与设计、用心勾勒,带着最美好的心愿,最终完成了学校logo的设计。酷似魔方的吉祥物希希(与“西”谐音),从名字到形象都是由学生创作、网上投票征集的。满满的参与感让师生更有归属感,更加热爱这所学校,参与的过程也让他们对“向生活,向未来”的教育理念有了更深刻解读。

表现性评价是贯穿师生日常的重要内容。“希希成长记”全科表现性评价通过四个主题场景的创设,不断孩子提升综合素养;“我是小小园艺师”“我是超市管理员”等项目化学习活动,让孩子在经历和体验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心智……精心设计的“梦想币”,成为学校践行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最直接表现。小小的“梦想币”承载着大大的能量,除了流通和兑换功能,怀揣一张“梦想币”,孩子便可以许下一个梦想,挂在“梦想jia”捕梦网上。

一二班袁婧雯的梦想是上清华北大,学校老师拿出珍藏的“北京大学”校徽,佩戴在孩子胸前;学校为想要做舞蹈家的孩子提供平台,为他们录制舞蹈节目,发布在学校公众号“学生风采”栏目;想做监督员的孩子,会在大队部升旗仪式上,被授予红色袖章,体验一周的监督员工作……迄今为止,很多圆梦故事在校园上演,孩子们也在为实现梦想而努力的过程中,形成独立自主的好品质,成为“爱生活、乐求知、善创造”的新时代小学生。

家校共育——有温度的学校

如果说品质和文化是长江西路小学腾飞的两翼,那么,心手相连的家校共育模式,就是学校不断前行的“生命支点”。“家校合作不是一个选择,而是一个必须坚持的原则。” 建校之初,从第一份调查问卷开始,学校就着力和家长建立紧密的互动关系。

建立家长学校,设立学校开放日,提高家长在学校治理中的参与度,形成家校合力,提升育人质量,已是长西教育生态的一部分。

而积极引入优质家庭教育资源,也不断为长西教育注入活力。爱牙护牙的小知识、美丽舒展的舞蹈课、神奇的魔方……“快乐活动日”主题课程上,学校邀请家长为孩子带来更加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为孩子们打开一扇扇思维认知的大门;拍摄照片、协助研究、答疑解惑……展示性评价过程中,作为家庭导师的家长不但成为了期末评价的导师、学校课程的协同者、孩子的同行者,更成为了一种特殊的课程资源。

在不断的参与中,家长从认可到支持,从支持到共情,实现华丽转身。学校里经常看到家长的身影,家校和谐关系也让校园充满温情。

学生小琦患病不能行走,只能让家长背着来上学。了解到这个情况后,学校专门开放了办公楼的电梯;老师和学生课内外亲密陪伴,随时关注他的需求;上学、放学时,总有家长自发从孩子父母背上接过他,尽可能地帮助孩子家人……一段段暖心的故事在家校间流出,共建有温度的家校教育生态圈,成为长江西路小学家校一致的追求。

努力构建一所让学生喜欢、家长满意、社会认可、人人向往的理想学校,长江西路小学用最朴实无华的静听花开的声音,创造着生命之美。 周 娟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