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千年古镇今犹在
云里烟村梦里乡(国画) 赵进选
豆香腊八粥
腊月风情
拂晓白云收(国画) 白金尧
《决定上限的 是你处理情绪的能力》
匪夷所思的骂奶
连 载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千年古镇今犹在

♣ 叶剑秀

赊店镇在宛东,是个充满神奇和诗意的千年古镇。

去赊店,正值隆冬。一拨儿文友相约相随慕名而去。下车踏上那片古韵溢香的土地,犹如走进历史画卷,时光仿佛倒回前世,置身其中,便晕染在如梦如画的意境里。

依伏牛而襟汉水,望金盆而掬琼浆,仰天时而居地利,富物产而畅人和。赊店古镇水运发达,南通荆楚,北达幽蓟,东连闽浙,西接雍凉,为中原、江南数省货物集散之商埠。乾隆二十年(1755 年)建赊店巡检司、设营讯、把总署。鼎盛时期,镇内流动人口达十三万之众。21家骡马店朝夕客商不断,48家过载行日夜装卸不停。白日千帆过,夜间万盏灯火。临暮,船上楚湘歌舞达旦,岸上交易灯光如昼。

赊店古镇,清时与朱仙镇、回郭镇、荆紫关镇并称为河南省四大名镇。据清光绪三十年《南阳县志》载:“育水以东唐泌之间赊店亦豫南巨镇也,在城东北九十里”。清乾隆、嘉庆年间商业兴隆,繁荣异常。

在时光的回廊里穿行,打量古镇的婀娜身姿,凝望古朴厚重的苍郁之美,追寻的思绪便回归到那个令人敬仰的传说。

相传西汉末年,王莽新政,皇族刘秀聚众议举,图谋重整皇室大业。公元23年某月某日,刘秀率二十八宿将,在宛东小镇某酒馆饮酒,忽见酒馆门前一面黄色旗帜,上书“刘记”字样,以为天助,遂赊酒幌为帅旗,兴兵而起,临走居然把酒钱也暂且赊下。刘秀率众一路呐喊厮杀,至公元25年,终平天下,龙袍加身,建都洛阳,史称汉光武帝。刘秀登基,昭告黎民,想起当初发迹古镇,旧情难忘,御封古镇为赊旗店,赊下的酒赐名“赊店老酒”。

传说似乎合乎情理,史料典籍却是难觅踪迹,但故事的主旨触及了后人灵魂。赊酒是情,赊旗为义,情义的精华便渗透后裔骨髓。有情义的地方滋养情义之士,做人做事就有了引领和方向。赊店人以传统、智慧、创新的理念,为千年承载的情义内涵,做出了至臻完美的诠释。

赊店古镇在潘赵河畔屹立,一站就是上千年,把自己站成一道风景,最终站成一种气势宏阔的气势和格局。

跨越沧桑城墙,目及汤汤城河,踩踏在青石古街,栖息于雕梁画栋的亭榭楼台,走进古朴幽雅的深宅大院,一不留神,明清的气息扑面而来,稍不留意,就触碰到民国的典故。歇息间,不禁在思绪的碰撞中感叹,岁月在这里积淀了璀璨而深厚的文化底蕴,光阴冲刷和更新着时代的观念,这个曾为九省通衢的交通枢纽重镇,随处洒满情义的种子,萌芽在时间的土壤,扎根于肥沃的土地,茁壮生长,以理性的坚守和超越,成就了华夏九州的响亮品牌。

赊店历代子嗣,从泛黄的史书中阅读,在古韵中陶冶性情,千年亘古,无论外界如何浮躁和喧嚣,他们始终恪守着情义为重、诚心为本的祖训和修为准则。

赊店虽名为“店”,但其城郭气象与文化内涵却超出了想象的丰美,流连古迹,触摸记忆,这里曾经是财富的象征,是古老商会经济的一个标本,是绵延百年的商业诚信文化的坐标和典范。

在清代一条街上,散落着古笙悠扬的广盛镖局、刘秀酒馆、蔚盛票号等景观,令人惊异。恢宏壮观、富丽堂皇的山陕会馆,将明清的建筑风格渲染得淋漓尽致。其木雕、石刻精雕细琢,巧夺天工。会馆院中道路石板,光滑斑驳,无声讲述着陈年往事,庙宇上镌刻丰富深刻的寓意典故。世纪风雨飘零,忽然生发出思古之情,由衷地感叹工匠的独特智慧。遥想当年,思绪飘回潘赵河上,商船如梭,行驶匆忙,桨声灯影,相映生辉,连同北方的一支支马帮驼队,蜿蜒成世界黄金贸易通道“万里茶道”上的中转站。宽阔的古航道和古码头的景象,犹在眼前。当年“水旱码头”的过载量和收取的巨额厘金数,令人惊叹不已。

古老的辉煌和如今的成就,交错更迭,融汇成一卷厚重的教科书,我们只看到了扉页。

初识赊店古镇,仿佛和一位满腹经纶的老者交谈,又如与一位风姿绰约的知性女子约会,倾听一段往事,呢喃一段情话,沉浸在温婉的愉悦里,一时忘了来时归途。

时光匆促,与赊店古镇短暂相识,未及相拥。归来数日,魂牵梦绕,回眸赊店,心向往之。一壶老酒,两地相思,三生情缘,想你在日夜的轮回里。期待再次与您相聚,谁愿与我相约呢。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