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县区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中原新媒体产业联盟起航
老旧楼院换新颜
南龙湖变靓了
台上比成绩 台下谋发展
让家园更美丽
统一整容换装 打造精品楼院
观摩讲评 直面问题 提升城乡颜值
中原区多措并举促就业
上街区城市书房建成开放
郑州日报2019年换发 新闻记者证人员名单公示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南龙湖变靓了

本报记者 张立 文/图

南龙湖地区为典型的城乡接合部,人口超过70万。荆垌社区驻地犹如天井,被七八层的城中村四面包围。“一个市场。一所公办小学,四个幼儿园,都集中在一条路上。”社区门前道路上,一学生家长说,“整改前,路边店铺突店经营,接送孩子,堵上个把小时是常事。如今全拆了,交通好多了。”

“拆这些违章建筑,的确作了不少难。”包村干部沈振东是社区改造工作的总指挥,他说,一个帐篷,年租金几万元,真金白银,咋会不难?“可是往深里一想,路不堵了,孩子们方便了,得民心,就不难。”沈振东说,为群众干事,最好的办法就是发动群众,园区管委会县级干部包村、科级干部包组、党员干部联户,依靠群众,推进“双改”。

为发动沿街商户,采取“门前五包”,引导商户从“被动的行动自觉”向“主动的思想自觉”转变。发挥辖区内高校、企业众多优势,组建了万人文明志愿者队伍,开展文明实践,共建共治共享。

“关键看党员干部。”距荆垌不远的沙窝李社区主任李兴旗,在接到通知的第一时间,通知家人拆除自家后面的两间临时帐篷。“媳妇说一月租金3000元,我说不管多少,必须拆,群众看着咱。”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于是,一场环境整顿的热潮在以南龙湖为核心的城乡接合部全面展开。在城中村、地铁站口、商业区、107国道,以“拆”字当头,打治并举、以拆带治,南龙湖大变样。

“小车进方格,电车上台阶。”为解决停车难,志愿者因地制宜,在非停车路段实行夜间早晨“错时停车”,增设1600个路边停车泊位,新建5个临时停车场。为引导流动摊贩规范经营,设置5个流动摊点疏导点。

为提升管理水平,实行城乡接合部综合改造工程指挥部和城市精细化管理指挥部合署办公,推行“网格化+路长制”模式,建立“覆盖全面、重点突出、责任明晰”的管理网络,推动城乡环境整治精细化。

1月3日,新郑市又一次组织相关人员260多人观摩环境整治成效。“观摩是为进一步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短期‘治标’出形象,远期‘治本’提品质。”新郑市有关负责人说。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