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文摘 上一版3  4下一版
“新国风”不是一场角色扮演游戏
王勃:少年天才不坠青云之志
别让老人鞋变成“老人劫”
看不见的悲伤
高血压患者睡太多警惕中风
如今为何还需要汉译世界名著
朱晓玫:藏在巴赫的身后
睡眠不足更渴望甜食
太空如此冷 原因很复杂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如今为何还需要汉译世界名著

1905年,商务印书馆首次出版严复翻译的《天演论》铅印本,加上此后的《原富》《名学》《法意》等八种,辑成严译名著丛刊。20世纪20年代后期,商务出版的《世界文学名著丛书》和《汉译世界名著丛书》更成为当时西学译介的集大成者。此套丛书出版约230种,集为“汉译世界名著丛书”,后被收入到商务的“万有文库”中,成为上世纪前半叶中国最有影响的西方学术著作丛书之一。

著名哲学家洪汉鼎的译著收入汉译系列的除了伽达默尔的《真理与方法》外,还有《斯宾诺莎书信集》等。尤其是洪译《真理与方法》,在国内哲学、文学、法学、历史、艺术以及宗教诸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影响颇大,成为一部重要的经典。

我们今天为什么需要汉译世界名著?汉译世界名著的意义是什么?这是洪汉鼎一直思考的问题。他以哲学为例,中国传统哲学到清末民初已经支离瓦解,严复的译著,就是要把西方的思想引进中国,促使中国传统哲学现代化。但到90年代,这一路径被一些人反对,他们认为中国哲学是在西方化,胡适、冯友兰这些人都是按照西方的模式来搞中国哲学,今天的哲学都是西方的概念。所以他们提出要恢复中国传统的概念,清除西方影响,这股思潮在上世纪90年代影响很大,一直到现在,可能还有一些人在坚持这一观点。

但在洪汉鼎看来,“所谓西化其实是一个假命题,我们不是西化,而是化西,吸收他们好的东西,优化我们的传统哲学,最后达到超西。在这个过程当中,汉译世界名著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使我们得以化西。假设没有汉译世界名著,我国哲学研究今天能有这样的成就吗?有人说,那些以西化为名反对我国传统哲学现代化的人,其实是‘以中西之异来抵抗古今之变’。我想化西乃至超西,应当说是这套丛书的意义所在”。

摘自《中华读书报》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