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聚焦河南两会 上一版3  4下一版
构建教育新生态 办人民满意教育
破解交通瓶颈 让城市更畅通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构建教育新生态 办人民满意教育

郑报全媒体记者 武建玲 赵文静

教育是历年两会代表委员最为关注的话题。中小学课后延时服务、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共享、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新时代“家校共育”……聚焦教育改革发展和民生热点,参加省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的委员们表睿智之言,发肺腑之声。

做好做优中小学校课后服务

如何利用学校在管理、人员、场地、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发挥中小学校课后服务主渠道作用,帮助家长解决接送学生的现实问题,已成为近年来社会高度关注和迫切需要解决的民生热点。

“2018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做好课后服务。强化中小学校在课后服务中的主渠道作用,普遍建立弹性离校制度’。我省郑州、许昌、新乡等地相继积极探索开展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受到家长的广泛好评。”省政协委员张玲经调查了解到,在开展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中,最关键和首先要考虑的是经费保障问题。目前,各地课后服务经费来源渠道主要有设定服务性收费标准、政府购买服务和学校会同家长委员会自筹三种模式。

“由于我省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和财力状况不同,如何设定课后服务收费项目和标准、解决教师劳务报酬等具体问题,还迫切需要省级层面的相关政策予以规范和支持。”张玲建议,省政府组织省发改、教育、财政、人社等相关部门,尽快研究制定具体实施意见,设定课后服务收费项目和标准,或将设定课后服务收费项目与标准的权限下放到市县政府,探索符合我省实际的课后服务经费保障途径,充分调动中小学校开展课后服务的积极性,增强教育服务社会能力,为我省教育事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互联网+教育”让优质资源共享

用信息技术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其本质就是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从而快速提升教育资源的均衡性。

省政协委员陈智慧说,教育信息化有三个方面的作用,一是学生可以通过智慧云课堂共享优秀教育资源和高质量的教学信息,让一些教育资源不占优势地区的学生得到名师的指导。二是有了信息化教育方式,课堂上一些生涩的原理能够以更直观的方式展现出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消化知识,从而提高接受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三是加强交流,只有多交流优秀地区教育或学习经验,才能更好地促进教育均衡性。

“我们要进一步提升信息化水平,实现互联网+教育模式和优质资源共享。”陈智慧建议,加强学校信息化硬件设施建设,引入教学摄像机及录播设备,完善学校网络建设,加大对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接入智慧云课堂等多媒体软件。学校之间可以成立互动专区,方便学生通过智慧云课堂与名师互动,实现教学课件等相关资源的相互开放以及全面对接。

为留守儿童建立心理健康档案

我省外出务工人员数量庞大,因此存在大量留守儿童。他们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自我意识、情绪调适、人际交往和升学就业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扰或问题。

“我们要为留守儿童建立心理健康档案,促进他们阳光健康成长。”省政协委员张淑芹建议,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力度,把宣传重点放在各级中小学校校长,各位学生家长身上,形成有人主管,有人督促,有群众基础的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要多样化,强调互动性。要多提供一些面对面的交流形式,如通过学科渗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举办心理健康讲座现场解答学生疑问等,使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的各种心理问题能及时有效得到解决 。”在张淑芹看来,教育部门要为乡村中小学校创造条件,使其尽快开展、完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还要加大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投入和监督。

严厉查处培训机构乱象

中小学生“减负”,是省政协委员赵卫东特别关注的问题。

国家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相继出台多项政策,校内减负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助力升学择校的校外学科类培训却井喷涌现,成为“校外增负”的主力军,带来了不容小觑的社会负面影响。尽管相关部门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但始终未能“治本”,仍然问题重重。

“严厉查处培训机构乱象,尤其要坚决杜绝各类学校与培训机构‘暗箱操作’的合作择优等行为,打破已经固化的‘利益链’。教育管理机构应设立监督部门,专门受理对培训机构的监督和质疑。” 赵卫东建议,取缔面向中小学生的校外学科类培训,促使培训机构加快转型发展。从制度和法律层面维护学生权益,确保中小学生课外培训负担得以解决,根本上解决家庭的经济重负和心理压力。

如何解决好家长的后顾之忧?赵卫东认为,要坚决查处一些中小学校存在的“非零起点教学”和在职教师参与校外培训行为。加强对中小学校的统筹管理,合理配置优质教育资源,着力提升公办学校、普通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消除社会对择校升学的惶恐和对校外培训机构的刚需,彻底打消家长的“起跑线”焦虑,破除跟风、攀比的教育观念误区。

携手推进“家校共育”显成效

新时代“家校共育”,有效整合家庭、学校、政府、社会四方资源,提升家校共育水平已成为大势所趋。

民进河南省委调研发现,不管是学校或者是家长都存在有对家庭教育的认识误区。进一步推动河南省家庭教育的发展,确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是非常必要的。应尽快出台《河南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从而确保家庭教育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民进河南省委建议,全面普及、提升全社会对家庭教育和家长教育认识,增强做好家庭教育和家长教育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把家庭教育纳入对学校工作目标设置和考评。开办好家长学校,完善学校家长委员会组织,系统全面地开展家长教育工作。家庭、学校、政府、社会四方需要紧密配合,互相支持,把家庭教育这项基础教育中的基础夯实。

“经费不足严重制约了家庭教育工作的开展,建议政府把家庭教育工作纳入财政预算,并加强督导检查,确保家庭教育工作的开展。”民进河南省委认为,教育部门和中小学幼儿园要落实组织实施责任,落实家长学校主体责任,结合学校实际选编家长教育校本教材,有计划地开展家庭教育工作。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