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县区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去年中牟一般公共 预算收入逾57亿元
载歌载舞迎新春
传统文化进校园
荥阳滑雪节开幕
社区庙会年味浓
社区百家宴 浓浓邻里情
具茨山岩画年代确定
二七区检查商业体 垃圾分类执行情况
老物件见证时代变迁
惠济区多措并举 保道路运输安全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老物件见证时代变迁

郑报全媒体记者 汪永森 实习生 刘地 通讯员 王保喜 文/图

春节临近,收藏爱好者王怀民展示了他收藏的粮票、布票、肉票、油票、糖标、糕点盒封、澡票、电影票、公园门票,讲述40年前老郑州人过年的喜悦与憧憬。

父亲带着粮票、油票、肉票采购年货

上世纪70年代人民生活还不富裕,老郑州人的家里连收音机也没有普及,大家精神生活比较贫乏,父亲在过年时总会带着王怀民去看几场电影,让贫瘠的日子泛起艺术的光芒。

“那时碧沙岗公园还叫劳动公园,紫荆山公园叫东方红公园,门票都是三分钱一张。”王怀民回忆,父亲在春节前带他去国营理发店和国营浴池,理发洗澡干干净净地迎接新年,春节假期父母还会带他逛公园,一家人享受一下生活的美好。

那时大米、白面被称为细粮,玉米、高粱、红薯等被称为粗粮,一般市民全年的主食都是粗细粮掺半,平时吃的馍是黑白两掺的花卷馍或窝窝头,过年时才能吃上纯白面馍。

到了过年的时候,父亲总是会带上粮票、食用油票、肉票、副食品票等票证,跑前跑后地想把春节期间的饮食做得丰盛些,平常省吃俭用的母亲过年时也不再“小气”,她会包顿饺子、 弄几个小菜,让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欢欢乐乐过新年。

春节那几天,一听说要串亲戚,王怀民总是高兴得欢蹦乱跳,因为到了亲戚家里少不了也是一顿好吃好喝。

过年穿新衣大人小孩脸上全都笑开花

一年里头,春节是人们最重视的一个节日,过年最关心的除了吃,还有穿的问题。

王怀民拿出几张家里保存下来的布票,这些布票曾经是按人口定量发的,由于数量有限,家家户户根本不够用,那时候买衣服也好、买布料也罢,都得凭布票购买,离开花花绿绿的布票 ,想买到称心如意的衣服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他讲述,上世纪70年代过年的时候,母亲不管家里如何穷,总会想尽办法给他做一套新衣服,而穿上新衣服常常让他开心好长时间。那时蓝色、灰色、绿色布料曾经流行一时,他的衣服也是在这几种颜色中变来变去。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这句话也流行多年,而过年能够穿上件新衣服,便成为一件应景的喜事。

龙虾糖曾是郑州市民过年标配

王怀民的藏品中有一张郑州食品厂(后更名为国营郑州食品总厂)生产的龙虾糖包装纸,方寸之间,留存着珍贵的记忆;另一张什锦糕点盒封上面印着二七纪念塔图案,看到它,童年时过年吃糕点的幸福记忆就会浮现在眼前。

祭灶过后,王怀民的母亲会带着钱和粮票到国营糖烟酒食品商店,买上几盒什锦糕点准备串亲戚用,再买上1斤郑州产的龙虾糖和1斤瓜子摆在家里让客人吃。对于老郑州人来说,郑州食品厂出品的火车牌龙虾糖,是甜蜜记忆的象征,是郑州市民过年的标配。

如今,郑州过年的内容已经与40年前有了巨大变化,但老物件依然像一面镜子见证着时代的变迁,见证着改革开放以来郑州日新月异的发展,也见证着市民曾经的喜悦与憧憬。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