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一眼穿越千年 黄河情牵华夏
第十七次! 塔沟小子春晚再展精彩武术
省、市级疾控实验室可快速准确检测新型冠状病毒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一眼穿越千年 黄河情牵华夏

(上接一版)

“宇宙魔方”震撼开场,传说更添黄河神秘

彰显河南厚重文化底蕴的民俗文化展演率先亮相。来自郑州、开封、洛阳、焦作、濮阳、平顶山、商丘、驻马店的20支演出队伍欢聚在央视郑州分会场的舞台上,逛灯会,闹新春。

伴随着《百鸟朝凤》的乐曲,36组“打铁花”火炉把整个舞台变成烟花的世界,来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苏家作龙凤灯舞惊艳全场,18条龙、16条凤,开启“龙凤呈祥”的新年盛大场面。

盘鼓高空作业,排鼓热烈欢腾,闹阁、高跷、背装、社火……诸多非遗项目汇聚舞台,交相辉映,在清明上河图的背景下,上演了一场热闹喜庆的除夕大联欢。

熟悉中国传统文化的观众,只要细心观察,就会发现,整个大场景,其实正是由无数宫灯组成的河图洛书灯阵。

河图洛书,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两幅神秘图案,蕴含了深奥的宇宙星象之理,被誉为“宇宙魔方”,是中华文化、阴阳五行术数之源。

河图洛书是中华文明史上的千古之谜,是学术界一个长期争论不休的话题。目前很难找出严格的科学依据,从实证的角度确定河图洛书出在某个具体地点,但中原河洛地区已被认定成为河图洛书文化意义上的“出处”。

河出图,伏羲依此演八卦;洛出书,大禹治水分九州。河图洛书的传说给黄河、洛水增添了神秘色彩。2014年11月11日,河图洛书传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此次春晚郑州分会场,将“河图”“洛书”交叠成灯阵,你知道其中有什么寓意吗?

“河图”本是星图,其用为地理,故在天为象,在地成形也。“洛书”之意,其实就是“脉络图”,是表述天地空间变化脉络的图案。简朴而博大的中国古代“阴阳”哲学初露端倪,方圆相藏,阴阳相抱,相互为用。太极、八卦、周易、六甲、九星等皆可追源至此。

总之,河图洛书图式反映出了中国人对数字的崇拜和时空观念,折射出远古时期的先民所具有的天文、地理、人伦、哲学、艺术、原始宗教、日常生活等方方面面的知识。数字是人类最初从动物界分离出来而成为人的重要标志之一。数字的出现使人类意识到自己的智慧和聪明,并为进一步开发智慧奠定了基础。

“方鼎”“甲骨文”,艺术呈现郑州古都风范

2019年是甲骨文发现和研究120周年。1899年,河南安阳小屯村殷墟发现商代占卜用的甲骨刻辞,举世震惊的甲骨文就此面世。甲骨文是汉字的源头,是千年中华文明的鲜明标志,为推动世界文明进程作出了巨大贡献。

此次央视春晚郑州分会场的节目主体部分,张泽群、马跃、庞晓戈、米娜四位主持人在甲骨文三面环围的网幕背景衬托下出场,矗立在主持人身后的,则是河南博物院“九大镇院之宝”杜岭方鼎。

中国历来重视青铜器,视为国家象征,鼎更是重中之重。杜岭方鼎是人类所能认知的年代最早、体量最大、铸造最为完美、保存最为完整的青铜重器,更是郑州商城作为王都的有力证据,是让郑州挺进“中国八大古都”的重要力量。

舞台上的“杜岭方鼎”正中刻有甲骨文“郑州”二字,艺术化地呈现出郑州的“王者风范”和在中华文明进程中的重要地位。郑州商城是中国迄今发现的商代早期规模最大、年代最早的一座王都。它布局严整,气魄宏伟,在中国城市发展史上,是一座不可替代的里程碑。享誉世界的商文明,就从这里起步。它的发现,不仅为安阳殷墟找到了文明的源头,而且为寻找先商文化和夏文化提供了依据。在中国乃至世界古代文明探索中,它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而汉字,这个起始于殷商时期在中原形成的甲骨文的文字体系,至今仍是中国传承文化的载体和工具。同为著名古文字的埃及圣书字、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早已消失在历史的尘烟之中,而甲骨文的历史思想和文化价值仍在随着研究的深入不断彰显,在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明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在2020新春钟声敲响之际,回眸汉字的“前世今生”,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杨洪基等中国八大美声歌唱家唱响《黄河颂》

“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2020年央视春晚郑州分会场的舞台上,著名男中音歌唱家杨洪基、霍勇领衔,携手著名男高音歌唱家丁毅,与马佳、蔡程昱、仝卓、高天鹤、鞠红川等年轻一代美声歌唱家,“面向”雄奇壮丽的黄河瀑布,用澎湃的激情,共同演唱了《黄河颂》,热情讴歌黄河的宏伟气势、源远流长。

以巧妙新颖的创意、动态再现黄河,呈现出“颠覆想象、史无前例”的艺术效果,是此次晚会的最大亮点。波涛滚滚的黄河水中,十多艘船行驶其间,身穿鲤鱼服的杂技演员或跳跃于高空,或登上“船帆”,艺术展现“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决心。

老中青三代、高中音交融,中国八大美声歌唱家唱出了我们黄河儿女对“母亲河”的赞扬,也唱出了中华民族代代传承、生生不息的精神。

历史上,黄河文明代表了中华文明的最早源头,代表了中华文明的最高水平,代表了中华文明的最大成就。在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史中,黄河流域有3000多年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中国历史上的八大古都,有五个在黄河流域,闻名世界的中国四大发明,均诞生于黄河流域。

从最早的蓝田人、大荔人、丁村人、河套人、许昌人,到点燃中华文明曙光的仰韶文化;从传说中的黄帝在灵宝荆山下铸鼎祭天,到二里头夏都遗址揭开王国时代的神秘面纱,再到秦汉帝国大一统完成和唐宋经济文化助推中华文明达到历史时期的巅峰,王朝、文字、丝绸之路、大运河等华夏文明的不同载体和结晶,在黄河流域萌芽、诞生并薪火相传。

2020,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我们是时代的弄潮儿,不畏风浪、直面挑战,郑州将以时不我待的奋进姿态,昂首向前。

你见过郎朗在羊皮筏子上弹钢琴吗?

不管河图洛书是不是像传说中的那样出于黄河、洛水,丝毫不影响我们艺术的想象。在“飞流直下三千尺”的雄奇壮丽后,伴随着《黄河》钢琴曲的优美旋律,央视春晚郑州分会场整个舞台变成了星光熠熠的蓝色“银河”,美得让人心醉,恐怕即便是诗仙李白也不知要如何惊叹这“银河落九天”的盛景。

黄河、银河,在天地之中、在河南郑州,完美合一!从仰望星空到力耕大地,中华民族从未畏惧过任何困难!

弹奏《黄河》钢琴协奏曲的,是著名钢琴演奏家郎朗和他的学生高昱宸,他们身处黄河中的羊皮筏子上,随波荡漾,优美的旋律倾泻而出。

另一只羊皮筏子上,24名专业舞蹈演员,正在演绎“中华民族20世纪舞蹈经典评比”的经典作品群舞《黄河》。远远望去,两叶扁舟,相对而出,构成一幅美轮美奂的景象。

已有300多年历史的羊皮筏子是古代汉族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黄河运输的摆渡工具,到黄河上游的旅游观光亮点,羊皮筏子是历史发展时代进步的见证。随着波涛起伏,颠簸而行,有惊无险——这不也正是我们每一个人前行之路的生动写照吗?纵始波涛起伏,初心不改。

牡丹祈福,黄河哺育下续写新的文明

随着黄河水流淌,灌溉滋润,舞台上画风色调突变,青山绿水、仙鹤飞舞,让人心旷神怡,豁然开朗。在央视春晚郑州分会场,著名歌手李宇春、孙楠乘坐着一辆大红色拖拉机缓缓而来,二人在滚滚的麦浪中合唱歌曲《幸福长流母亲河》,来自全国各地脱贫攻坚一线的干部群众代表,以及郑州几大院校的千名大学生代表站在黄河两岸的崖壁上,深情合唱。

过去的一年,脱贫攻坚成效显著,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这场反贫困的伟大斗争牵动着千千万万人的心。为此,2020年央视春晚郑州分会场特别设置了脱贫攻坚主题节目,为奋战在脱贫攻坚第一线的广大群众加油鼓劲,凝聚发起总攻夺取全胜的磅礴力量。

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困扰了中华民族千百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即将成为历史。作为传统农业大省、人口大省,河南的贫困人口总量居全国第三位。脱贫攻坚的“中原战场”,关系全局、影响深远。在这场反贫困的伟大斗争中,饱经沧桑的中原正挣脱困扰千年的贫困泥淖,成为一片充满希望的土地。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黄河生态的保护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从奔跑的儿童,到骑自行车的人群,再到呼啸而过的“复兴号”高铁,时代发展的潮流在方寸舞台上次第呈现。

分别代表郑州近代和新时代的二七纪念塔、千玺广场“大玉米”也现身舞台网幕上,两大标志性建筑,在璀璨的郑东新区夜景下,诉说着这个城市的故事。

“黄帝伟业”“周公测影”“中心城市”“铁路心脏”“智能手机”“买全球、卖全球”“姓氏起源”“华夏文明之源”“黄河文化之魂”……每一个都耐人回味,串联起郑州的历史、现在与未来。

“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河南之于中国,恰似中国之于世界。而春晚是中华儿女的一场文化盛宴,是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此次央视春晚在河南郑州设立分会场,在脱贫攻坚的“中原战场”将万众目光聚焦在脱贫攻坚主题上,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价值。

节目中,网幕中谷粒如大雨般倾泻而下,田野瞬间变成一片金黄色,演员用准确的舞蹈语汇及巧妙道具形成密集厚重的麦田,金波涌动,万里绵长,岁稔年丰的极致性景观,寓意着粮食大省丰收、富足、脱贫攻坚、走向小康!演员形成人体矩阵,呈现立体文字“2020决胜小康”,直抒胸臆地赞美脱贫攻坚战的伟大胜利,祝福伟大祖国繁荣昌盛,国泰民安。

节目最后,由447个演员组成的60米的巨大牡丹盛开在炎黄二帝面前,花开富贵,祈福新年,寓意着中华民族将在黄河哺育下续写新的文明。

零点钟声敲响,黄河盛景登上美国纽约时代广场大屏

零点钟声敲响之后,有着浓郁河南民间风格的管弦乐《编花篮》,将2020央视春晚郑州分会场的节目推向高潮。随后,根据春晚郑州分会场演出内容剪辑成的的六个一分钟视频,已经登上美国纽约时代广场(当地时间1月24日上午11时)“中国屏”开始循环播放,每天72次,持续一个月,向全世界传递“郑”声音,品味黄河文化。

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和高质量发展区域增长极的城市,近年来,郑州在“讲好黄河故事,传播河南声音,展示郑州形象”上不遗余力。

此次央视春晚在郑州设立分会场,也再次使郑州这座拥有3600年历史、GDP过万亿、人口超千万的特大城市,聚焦了来自国内外的关注目光。有专家称,春晚分会场“花落”郑州,“绝不仅是办一场晚会、来一场大联欢这么简单。”“春晚选定分会场是有整体考虑的,郑州也不只是简单地作为承办城市,更是以黄河的名义而来,以展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重大国家战略的窗口闪亮登场。”

而河南、郑州对于此次晚会的重视、热情及在安全保障、组织策划等方面提供的帮助和支持,也获得央视春晚郑州分会场剧组工作人员的集体点赞。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大型节目中心副主任、央视春晚郑州分会场负责人陈临春说:“郑州是2016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设立分会场以来,我们遇到的组织性、效率性、系统动员性最好的地方。”央视春晚郑州分会场导演刘惠子说:“真切地感受到了郑州力量、郑州速度、郑州创造。”副导演任胜玮更是感慨:“身为河南媳妇,竟然不知道河南有这么多值得探究的文化。”为筹备这台晚会各地走访的她表示,一定会找时间专程来河南好好看看。

郑报全媒体记者 苏瑜 秦华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