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央视春节联欢晚会郑州分会场 上一版3
唱响新时代黄河 大合唱的郑州乐章
了不起的“郑州速度”匠人精神的完美表达
央视春晚郑州分会场精彩节目在纽约“中国屏”上演
2020年“最心暖”春晚展现奋进新时代精气神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了不起的“郑州速度”匠人精神的完美表达

本报记者 秦华

央视春晚郑州分会场带给人们的惊艳之感还未散去,美轮美奂的舞台呈现让人回味无穷。在这一切精彩呈现的背后,是中原儿女创造的“郑州速度”,也是黄河子孙呕心沥血的匠人精神——20天打造国内室外演出最大的舞台,20年成就春晚舞台的背景炎黄二帝像……万千中华儿女,在炎黄二帝的巨塑旁、在偌大的炎黄广场上,奏响了新时代的黄河大合唱,也唱响了一曲“郑州速度”和匠人精神的时代赞歌!

20天打造国内室外演出最大的舞台

中原儿女创下“郑州速度”

春晚郑州分会场如此精彩的艺术呈现,大概很难让人想到,从电视艺术的角度来说,宽阔的炎黄广场起初并不具备演出条件,而郑州人,以敢为人先、时不我待的精神,在短短20天内就把这里改造成了雄伟壮观、美轮美奂的顶级舞台。被央视春晚郑州分会场导演刘惠子由衷赞叹为“郑州是2016年央视春晚设立分会场以来,组织性、效率性、系统动员性最好的地方”。

记者日前前往郑州分会场采访时看到,炎黄广场四周搭建了高耸的钢架,空中钢索、威亚纵横交错,一条“黄河”顺着巍峨的炎黄二帝像蜿蜒而下,随着夜幕降临灯光明灭,李白笔下那句“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壮丽意境真真切切地呈现在眼前。组委会场地和交通保障部场地保障组工作人员赵磊介绍,舞台架体高达50米、东西长188米、南北长166米,每天出动工人600至800人,33.5万立方米的建筑体量非常庞大,是目前国内室外演出最大的舞台。

赵磊说,去年11月18日接到搭建舞台任务的第一天起,就进入了20天的倒计时。“在炎黄广场空地施工难度大,为确保安全,我们采用了地面压配重、缆风绳等技术克服重重困难。而最难的是舞台效果的呈现,为了呈现出最美的效果,需要每天和央视对接开例会,边施工边调整。令人欣慰的是,我们最终按期保质保量地完成了任务。”

20年成就的大型公共艺术典范

炎黄二帝像唤起观众家国情怀

“面前是滔滔黄河水,身后是炎黄二帝像”,春晚节目中,主持人如此介绍郑州分会场。而巨大舞台的背景,便是巨型公共雕塑像——炎黄二帝像。这座历时20年成就的大型公共艺术典范,在灯光的照射下显得格外巍峨庄严,在全球华人观众瞩目中,再度迎来高光时刻。在那一刻,电视机前的华夏儿女无不心生敬畏,“同根同祖同源”的文化凝聚力,也唤起了无数观众的家国情怀。

炎黄二帝巨型塑像位于郑州西北向郑州黄河文化公园,塑像占地2816平方米,塑像与山体基座整体高106米。塑像所使用的材料为太行山真石,历时20年、耗资1.8亿,于2007年建成,巨塑总设计师为已故雕塑家吴树华。

郑州市雕塑壁画院原院长张松正介绍,吴树华先生“生于河洛,学于长安,明志湖南,奉于中原”,是河南雕塑界的领军人物,郑州当代雕塑事业的奠基者。吴树华先生是黄土高原的儿子,对流经故乡的黄河有着深厚的感情,对滥觞于中原大地华夏文明深深的热爱,对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有着深刻的理解。他怀着追寻中原文化的执着,扎根邙山30余年,专心致志,呕心沥血,以诗意匠心、家国情怀,终于成就《炎黄二帝》巨塑,成为华夏子孙祭拜之圣地。

“老师用了大半生心血才完成了炎黄二帝像,可以说它是我们中原艺术家匠人精神的完美表达。”在张松正看来,此次春晚郑州分会场选址黄河岸边的炎黄广场大有深意,“炎黄二帝是我们中华民族共同的祖先,黄河是我们共同的母亲河,我们都是炎黄子孙、黄河儿女。在全球华人万众瞩目的春晚台上,巍峨炎黄二帝像和滔滔黄河唤起了我们每个人心中的家国情怀、共同的民族情感,鼓舞中华儿女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