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抗击疫情 我们始终在一起 | 上一版3 4下一版 |
|
||||||||||||||
|
||||
郑报全媒体记者 李京儒 文/图 2月6日,武汉下起了小雨,整个城市被笼罩在阴云之下。这天郑大五附院医疗队队长冯永海值8:00~12:00的班,他早早地来到医院进入一级战备状态。 带上一大包沉甸甸的液体,穿上防护服进入“战场”,详细地交接班后,查房开始。 进入武汉市第四医院第10层的病区已1周了,让冯永海最开心的事莫过于,当时接管的抢救室的三位患者都大有好转,其中两人体温正常,入院前的皮疹明显好转。 查房时,26床的大伯对冯永海说:“冯主任,你们的团队太牛了!我不烧了,基本上不喘了,血压也正常了,这两天吃得可多了。医护人员对我的照顾太细心了,比我亲儿子、亲闺女做得都好。等我好了去你们郑州看看少林寺,也去看看你们啊。”听得冯永海心里满是暖意。 查完房后,冯永海要为8位患者取咽拭子标本,这是诊治工作中最危险的环节之一,因为采集过程中,患者极易控制不住咳嗽或打喷嚏,从而造成体内飞沫喷出,其风险可想而知。他告诉自己,作为队长,责无旁贷。 冯永海深知,按照规范操作取到的合格标本对于后期治疗和临床决策至关重要。为此,他仔细查对了要取标本的患者信息,在脑海中反复回忆、推演取咽拭子标本的操作流程,应该注意的各种事项。“这样应该就没问题了吧。”冯永海为自己打着气走进了病房。 但是刚到第一个患者,冯永海就遇到了麻烦。患者是位79岁的老太太,意识不清、情绪烦躁、无法配合,压舌板都难以置入。 为减少其他人的暴露,这项操作只能由一个人完成,冯永海只得反复安抚,多次尝试。就这样,依次取完了8份标本。 令冯永海感到欣慰的是,其中一位患者是位耳鼻喉科医师,取完标本后,他为冯永海竖起大拇指说道:“你取的标本绝对合格。” 这天,病区又增加了5个新入院患者,其中有一位老太太,听力极差,冯永海只询问病史就用了半个小时。等全副武装的他从病房走出来时已是气喘吁吁,队员们拿来指脉氧给他测量,氧饱和度98%,脉搏竟达到135次/分钟。此时他才感觉到身上防护服里面的洗手衣已经被汗水浸透,护目镜里都能看到水在流。然而稍事休息后,还是要继续工作。 中午12点多,上午的工作基本结束了。一回头,冯永海看到娇小的护士们正背着沉重的喷洒设备,进行病区的消毒工作,他有些不忍心:“你们歇会儿吧,我替你们一会儿。”冯永海背上了药桶,心下暗暗吃惊,这药桶恐怕有几十斤吧,真是苦了这些个女娃娃们。病房转一圈下来,又是浑身湿透。 这时候,武汉市第四医院的医师进来了,看到冯永海记了密密麻麻五张关于患者信息的纸条,冲他做了一个拥抱的姿势。 交接患者信息、制定治疗计划,一套流程下来,一抬眼时间已是近14:00了。 回到酒店洗澡、吃完午饭已经15:20。 16:00,医疗队开会研究病例,制定下一步方案。 保证充足的睡眠,才能有资本“战斗”。每晚,冯永海都像个操心的“老父亲”督促着“孩子们”要早睡。22:30,队员们大都回到屋中准备休息,“咚咚咚”走廊上响起一阵短促的敲门声,“怎么还没睡啊?不要在一起视频聊天了。”冯永海一个个督促道。 渐渐地,走廊上安静下来,队员们也都进入了梦乡,冯永海躺在床上,却又一次难以入眠。 23:55,思绪万千的冯永海打开床头灯,翻开日记本,写道:随着武汉市第四医院收治患者的数量增加以及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加大,队员们连续作战身心疲惫,面临的困难或许更艰巨。但是坚持就是胜利,为了“春天”的到来,我们义无反顾。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