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02版:抗击疫情 我们始终在一起 | 上一版3 4下一版 | ![]() |
|
||||||||||||||||||||
|
||||
“我们是共产党员,守初心、担使命,保安全、当先锋。”2月11日早上6点半,天还没有亮,在大山旁的太焦铁路河南境内的丹河铁路大桥旁,中国铁路郑州局月山工务段的党员钢轨探伤工们,面对党员突击队旗庄严宣誓。 据了解,月山工务段担负的太焦铁路是电煤运输的重要通道,钢轨上行驶的都是5000吨的重载火车。铁路钢轨探伤工的任务,就是对车轮下钢轨进行检查,利用超声波钢轨探伤仪检测钢轨内部,用小镜子、小铁锤等人工的方式检查外部,及时发现钢轨存在的伤损,通知其他班组职工更换整修,防止钢轨发生折断造成运输中断。 这支由12名党员组成的党员突击队,是月山工务段检查监控车间的钢轨探伤工,不少党员是第一次到山里作业。11日这一天,他们将要对丹河铁路桥到孔庄站间的8公里钢轨进行探伤检查。 跟班作业的车间党支部书记郭崇刚介绍,丹河铁路桥到孔庄火车站之间的铁路在大山里,曲线非常多,半径很小,是钢轨伤损的多发地。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受疫情防控交通管控,作业人员到这里干活很困难,但钢轨探伤一刻也不能停。面对困难,车间组织了12名党员组成突击队,采用徒步进入的方式,给钢轨“看病”。 “今天是我第一次到山里作业,弯道多、隧道多,与平原地段钢轨探伤相比,有不少的困难,但我们是党员,不能退缩。”钢轨探伤的负责人赵学林说。 从高90米的丹河铁路大桥上推着钢轨探伤仪,钢轨探伤工走进漆黑的隧道,在钢轨探伤仪“滴滴”的声音中,在看不到头尾的弯道上缓慢走着,不时停下脚步看着仪器上的波形,弯腰检查着钢轨的外部是否有伤。 从6点半出发,到中午12点半,党员突击队们检查了8公里钢轨,发现了3处有伤损的钢轨。 “在这里给钢轨探伤不能和平原地段比,隧道里光线不好,稍不注意就可能漏掉伤损,弯道上的钢轨磨耗又很大,得仔细看,来不得丝毫马虎。”郭崇刚说。 本报记者 张倩 通讯员 王占军 文/图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