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最可爱的人
坚定信心 同舟共济(书法) 冯世洋
寂静的小区
重读《送瘟神》
整装待发(速写) 贾发军
《一生别离》:勾勒女性成长真实写照
疫情下的爱
连 载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最可爱的人

♣ 侯发山

《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文章,是老一辈作家魏巍以朝鲜战场为背景,通过三个故事,讲述志愿军战士宽广的胸怀、高尚的品格以及坚忍的意志,最后总结出军人是最可爱的人这个答案。眼下是和平年代,我们无法体会先烈们勇往直前、舍生忘死的澎湃激情,但他们的品质已经根植在千千万万中国人的心中,已经在中华儿女的血脉之中汩汩流淌。在庚子年的这个春节,在武汉发生疫情之后,就发生了一个个催人泪奔的感人故事,这些故事中的主人公,都是一个个平凡的人,同样也是当下最可爱的人。

那张数天前曾被刷屏的照片永远定格在我们的脑海中:列车的餐厅一桌,桌前放着眼镜、堆着材料,一个鬓角发白的老人仰靠在椅子上。“老人疲惫地睡着了”,但我坚信,老人的脑子绝对还在高速运转,他在考虑疫情,他在琢磨方案。不用说大家就知道,这位老人就是钟南山院士。2003年非典肆虐的时候,67岁的他说:把最重的病人送到我这来。如今,武汉突发疫情,84岁的他在告诉大家“尽量不要去武汉”的同时,自己已经登上去武汉的高铁。《人民日报》微博曾这样评价他这位老人:“84岁的钟南山,有院士的专业,有战士的勇猛,更有国士的担当。”

正月初一,是北京中医医院呼吸科主任王玉光51岁生日,但这一天,他只能从微信上看到女儿发来的蛋糕照片,因为这时候他穿着隔离服出现在武汉市金银潭医院的隔离病房里。他说:“阳历生日和春节重叠在一起,这辈子只有这一次。我父母已经80多岁了,我其实真的很想和父母妻儿一起过这个生日。我知道他们很早就为我准备了……但是,疫情发生了。我的导师曾经说过‘在瘟疫出现时,医生就应该是一名战士,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抗击疫情的前线中去’。”常言说:“家有一老,胜似一宝。”说的是家里有老人在,家人才会安心,家里才会温馨。同样,有钟南山、王玉光这样的老人在,国人同样安心,因为他们是国家的宝,瘟神的克星。

在决战这场疫情的过程中,类似钟南山、王玉光这样“永远不会怂的逆行者”还有很多很多。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严丽,急诊科下夜班,还要去支援发热门诊,白天黑夜连轴转。穿上隔离服,坐在一个地方,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经常坐诊10到12个小时。考虑她是肿瘤患者,开过4次刀,长时间连轴转没有休息,科室建议她按原计划正常休假。临登机时她改变了主意,决定重回医院。她说:“孩子不理解,抱着我哭,说我从来就没有兑现过承诺。我不是觉得自己高尚,只觉得一线医护人员紧缺,自己一辈子没当过逃兵。这一次也不能离开。”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张定宇隐瞒了身患渐冻症的病情,顾不上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妻子,坚守在抗击疫情最前沿,用渐冻的生命,托起信心与希望。他说:“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跑赢时间;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病人。”回家过年的公安县荆州斑竹垱镇杨家码头村的24岁的医生甘如意,在疫情突发后,背上饼干、泡面、橘子,1月31日从家出发,骑着自行车,4天3夜,不分昼夜风雨兼程,于2月4日赶到武汉江夏区金口卫生院范湖分区。

无疑,在这场疫情中,医护人员付出的最多。有的提前结束产假回归岗位,有的推迟婚礼坚守岗位,有的退休在家重回岗位,有的刚上回家的列车,就在前方一站下车,再回岗位……看到那个穿着防护服趴在椅子上打盹的医生,看到那双因长期戴手套而肿胀发白的手,看到那张因佩戴口罩时间太长被勒出深深痕迹的脸蛋,看到为了穿戴防护服方便剪掉的秀发,看到那个汗水蒸发成水珠打在防护面罩上的镜头,看到那一张张按满手印的请愿书……或许,我们以为他们是超人,是白衣天使。可他们也是普通人,也有父母,也有儿女,甚至不过是孩子换了一身衣服,学着前辈的样子,治病救人罢了。

如果说医护人员是白衣天使的话,在这场激战瘟疫的战斗中,还有许许多多的社会各界人士,他们则是隐形天使。武陟县嘉应观乡东营村荆小银老汉和老伴王小丑,老两口多年没有买过衣服,不怎么吃肉,荆老汉69岁,王小丑早年偏瘫,生活尚能自理,看到武汉发生疫情,把多年的积蓄和儿子给的生活费总计15万元捐了出来。王小丑说:“国家遭了这么大的难,咱得救人啊,钱放在家里没有用,捐给国家能救人民啊。”还有社会各级政府的领导干部,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机会,不分昼夜在各自的辖区做着防疫的具体工作,入户登记,路口排查,场所消杀,防疫宣传,无微不至关怀在辖区滞留的武汉游客等等。不知道他们都是谁,但我们知道他们为了谁!

庚子年的这个春节,有太多太多让我们感动的人,他们大多都是平凡的人,也是最可爱的人。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