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抓好“三农”重点工作 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
春潮涌动 中国铁路“十字路口”看复产
沙漠蝗对我国危害概率很小
本周我市晴好天气为主
奥运男篮落选赛赛程揭晓
中国南极考察队完成 泰山站内陆科考任务
发挥“压舱石”作用 稳增长多路并进
中国女排在京全封闭集训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2020年省委一号文件发布
抓好“三农”重点工作 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

本报讯(记者 武建玲)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2月14日,2020年省委一号文件即省委、省政府《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实施意见》发布,针对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加快补上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加强农村基层治理等工作作出部署,确保攻破脱贫攻坚最后堡垒,补上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突出短板。

确保35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文件明确,今年要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坚持精准方略,在普遍实现“两不愁”的基础上,全面解决“三保障”和饮水安全问题,确保35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52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对未脱贫人口超过5000人的20个县(市)和未脱贫的52个贫困村,组织精锐力量强力帮扶、挂牌督战。对特殊贫困群体,落实落细综合社会保障政策,实现应保尽保。

如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文件明确,保持脱贫攻坚政策总体稳定,坚持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继续执行脱贫攻坚主要扶持政策,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和发展后劲。扎实做好脱贫攻坚“回头看”发现问题的整改。健全监测预警机制,及时做好返贫人口和新发生贫困人口的帮扶工作。

补上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

农村基础设施不全、公共服务落后是农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民生问题,也是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最直观的体现。对如何加快补上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文件作出部署。

加快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支持村内道路建设和改造,20户以上具备条件的自然村通硬化路率达85%以上,实施万村通客车提质工程。全面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任务,农村集中供水率达到90%,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9%,饮水安全100%达标。

加强农村生态建设。基本完成大规模养殖场粪污治理设施建设,畜禽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率达到80%;实施农药化肥减量行动,农药化肥利用率达到40%;开展秸秆综合利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0%以上。

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推进“四美乡村”“五美庭院”“美丽小镇”和“美丽家园”建设;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新建改建农村户用卫生厕所150万户,年底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5%以上;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年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30%左右。

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年底基本实现义务教育办学条件达到省定标准,有计划选派城镇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开展“两区”对口支教,落实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政策,每个乡镇办好1所以上公办中心幼儿园,每个县重点建好1所骨干中等职业学校。

加强农村卫生健康服务。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每个县办好1所综合医院、1所中医院、1所妇幼保健院,每个乡镇有1所标准化乡镇卫生院,每个行政村有1所标准化村卫生室。

加强农村社会保障。适当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和个人缴费标准。加强农村低保对象动态精准管理,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不低于4260元。

保障重要农产品供给

在当前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叠加的复杂局面下,确保粮食、猪肉等重要农产品供给,稳住“三农”这块经济社会发展的“压舱石”愈显重要。文件对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作出明确要求。

稳定粮食生产和供给。稳政策、稳面积、稳产量,全省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6亿亩左右,全年粮食产量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打造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核心区,制定实施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全年新建高标准农田660万亩。

加快恢复生猪生产。压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强化县级抓落实责任,年底前将生猪产能基本恢复到接近正常年份水平。坚持补栏增养和疫病防控相结合,推动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加强对中小散养户的防疫服务,做好饲料生产保障工作。

推动农业转型发展。推进十大优势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加快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全省优质专用小麦发展到1500万亩,优质花生稳定在2300万亩左右,新增肉牛20万头、奶牛5万头。持续推进面、肉、油、乳、果蔬五大产业转型升级,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深入实施绿色兴农、质量兴农、品牌强农,全年力争新增1000个绿色食品、50个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

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如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文件作出清晰的谋划部署,给农民群众吃下“定心丸”。

有序推进农民就业。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基地建设,吸引更多农民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全年新增农村人口转移就业40万人,年底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4.7%。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实施乡村就业促进行动。

发展富民乡村产业。支持各地立足资源优势打造各具特色的农业全产业链,建立健全农民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机制。加快建设国家、省、市、县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新建30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大力发展龙头企业,打造一批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加快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将小农户融入农业产业链。

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引导支持农民返乡创业,全年新增返乡创业15万人。深入实施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培育行动,将符合条件的返乡创业农民工纳入一次性创业补贴范围。加大对符合条件的返乡创业经营主体的金融支持力度。将返乡创业经营主体的产品和服务纳入政府采购范围,鼓励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支持引导返乡创业人员大力发展文化、科技、旅游、生态等乡村特色行业。

发展壮大新型集体经济。全面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建立健全集体资产管理制度,推动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提升行动,建立村级集体项目建设审批绿色通道,在土地经营权融资担保、土地流转、招商引资、项目用地、税费减免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