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抗击疫情 我们始终在一起 上一版3  4下一版
“我都已经是大人了”
“你保护世界 我保护你!”
一堂战“疫”课 成长一代人
武汉战“疫”前线声音
给你关心 为你“加油”
向最美“逆行者”致敬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你保护世界 我保护你!”

(上接一版)

李艳,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疼痛康复科护士长,河南第五批支援湖北医疗队感控科负责人,非常干练。

感控人,可以说是在战“疫”前线和病毒进行着面对面的“交战”,他们用自己的感控知识,预防更多人被感染,为医护和工作人员筑起一道坚固的“防火墙”。

“抵达武汉后,第五批医疗队接管青山方舱医院,我们立即成立感控科,作为医院非常重要的一个部门开始开展工作。2月12日,感控科提前进入青山方舱医院,对实地环境进行调查,建立‘三区两通道’,即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和医护通道、患者通道。”李艳说。

防护服上一个缝隙都不能有

据了解,第五批医疗队共设立4个护理组,每个护理组又分为两个护理小组,在每个护理小组都设有专职的感控人,加上李艳,共有21名专职感控人。

“其中以女性居多,感控工作需要很细心,对细节必须严格要求。这些感控人中很多都是90后,她们承担了很多工作。”感控人需要做的工作非常繁杂,从驻地到医院,从医护到内务,都需要感控人的参与和严格把关。

“我们建立了青山方舱医院的感控流程标准,非常严格,这样才能确保所有人员的安全。首先从驻地出发感控人要背上消杀壶;到达医院后,在穿衣间要督查队员穿好防护服,严格做好防护措施,防护服上一个缝隙都不能有,达到要求后方可进舱;然后,所有人携带舱内所需物资进仓;进舱后,感控人对医疗区仪器设备用消毒湿巾擦拭消杀,再对各病区地面、墙面及污染区消杀,用喷雾机喷洒2000毫克/升的84消毒液;在这时候,感控人要打开污染区的紫外线灯消毒一小时;在舱内,要监督保洁员对公共卫生间及洗手池清洁消毒。”李艳说,这些工作只是感控人工作还算比较轻松的一部分。

每日早上第一件事,李艳都会在方舱医院处,检查运送至医院的当日所需用品。“防护用品有着不同尺寸和防护标准,现在很多都是捐赠来的,需要提前检查确保质量,这也是保护医护的重要关口,马虎不得。”她说。

每一次咽拭子采集都是一次冒险

新冠肺炎的确诊与痊愈,须通过采集咽拭子标本做检验。这项工作要求医护人员直接面对病人口腔,用无菌棉签深入到咽喉部位,停留几秒,左右擦拭……对于医护人员来说,每一次咽拭子采集,都是一次冒险。

“采集咽拭子,是要和新冠病毒‘面对面’,用棉签深入到患者的咽喉,会让患者喉部受到刺激,往往会导致咳嗽、打喷嚏、甚至干呕等,这时候从患者嘴里喷出的,可能都是带有高浓度病毒的飞沫。我们也知道,新冠病毒主要就是飞沫传播,这时候感控就非常重要,如果防护不当会很容易造成感染。采集咽拭子的护士们除了常规的防护装备外,还要特别戴上一个面屏,防止飞沫。每采集完一名患者的,就要洗手一次。在青山方舱医院,前几天郑州人民医院的邵青青最多时一天做了近90个咽拭子采样,非常辛苦,也冒了很大风险。”

每天背着16升喷雾器上班

“感控人在青山方舱医院内,还有一个体力活,那就是对所有医护人员护目镜的消毒。按照要求,对护目镜需要用消毒液浸泡半小时,然后用流动水冲洗,再晾干备用。不过青山方舱医院内的用水不太方便,每次浸泡都需要自己拿着桶,去医院外的厕所接水,掂着3公斤左右的水桶好几趟,对我们的女感控人来说,还是很吃力的,特别是还穿着防护服,往往就泡护目镜这一步,就弄得浑身衣服湿透。”河南省人民医院中心ICU 护师秦国顺,是第一医疗组的感控负责人。

秦国顺说,在方舱医院,感控工作不能有死角。方舱医院里,还有每个班次共4人的保洁、保安,要培训和监督他们穿防护服,保洁都年龄稍大,感控意识不强,每次我们都得强调很多遍,才能注意到防护的重要性。

“其实所有医护在方舱里待上七八个小时,都已经浑身湿透。但还要面对至少两次的全身喷洒消杀,从医院上车前一次、到达驻地下车后一次,这样喷洒下来,那就更是湿漉漉了的,非常‘酸爽’。”秦国顺笑着说。

钞杰,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中心手术部护师,第一医疗组感控员,他每天都要背着16升装的喷雾器在第五批医疗队驻地来回消毒,“这样是为了防止有残留病毒进入驻地,严格做好防护。”

“你每天背着这么重的喷雾器,累不累?”

“作为男孩吧,其实很累,但当你扛起来那个桶,你心里就会有一种责任感,这都是为了大家,为了所有医护、所有病人,那时你就不会觉得累了。”钞杰说。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