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抗击疫情 我们始终在一起 上一版3  4下一版
同心战“疫”别样履职 守护温暖传递力量
这是我在武汉得到的最美称号
火神山医院里的河南军医
在温暖与感动中奋勇向前
有你们在 希望就在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火神山医院里的河南军医

(上接一版)业务能力很强。

老袁身体素质好,2019年体能考核达到全军训练标兵的标准,要求轮转夜班,有时候从晚上9点到第二天凌晨3点,有时候从凌晨3点到早上9点。“真的就像是在打仗一样,只不过敌人是看不见的死神。”

火神山医院里的夜晚,对于老袁,有了不同的色彩和意义。

2月26日,晚上7点10分,天刚黑,武汉下起了小雨,天气还是有点凉。

老袁在驻地上厕所。“这是为了避免给后续工作带来不便。”整理好军容军姿后,7点30分坐上公交班车出发,开始了一个新的夜晚战“疫”。

从驻地到火神山医院,有20多公里,需要40分钟。8点10分,抵达医院,老袁开始穿防护用品。

老袁对穿防护用品这个流程,一点都不陌生。全身从上到下,两层帽子、两层口罩、三层手套、一件防护服、一件隔离服、一件护目镜、一个防护面屏、一个鞋套,总计12个防护装备,穿上要15分钟,脱下要30分钟,特别是脱防护装备,“一点都不能马虎,我们从医院出来,防护装备已经被污染了,必须严格细致,每脱一件装备用七步洗手法消毒一次。”

来到武汉抗疫,这已经是他军旅生涯中第五次“逆行”了:1998年,在湖北洪湖市参加长江抗洪,火线入了党;2003年,参加抗击非典,3个月都没回家;2008年,参加汶川抗震救灾,在绵阳一干又是91天,荣立个人三等功。那时他任某军区方舱医院门诊部主任并兼职防疫任务,成绩突出;2009年,他参加了H1N1甲型流感防治,在隔离病房工作两个月。

老袁所在的病区,共有59名患者,很多患者是在晚上8点到10点入住的,这段时间是他最忙的时候。

那天,从晚上9点开始到11点还比较顺利,11点半,老袁遇到了一名棘手的病患。

一名60多岁的女患者,2月26日下午转入他们的病区。这名患者诊断新冠肺炎(重型),有严重的基础疾病:晚期淋巴瘤、糖尿病、心功能不全。“那天晚上11点30分,病人突然出现谵妄症状,胡言乱语,大喊大叫,口吐大量飞沫,还有攻击医务人员的倾向。”

老袁说,患者长时间生病,悲观厌世,多次拒绝吸氧和输液,又黑又瘦,留置导尿,眼神惊恐无助,医者仁心,感觉她好可怜。作为现场唯一一名男同志,我先让护士离开患者攻击范围,然后走过去,握住她的手,并开始安慰她“不要怕,不要怕”。真的很神奇,手与手相握两分钟后,患者不再手打脚踢,叫声也小多了,这时候我让护士长过来喂患者酸奶,十分钟后,她望着我,慢慢地安静了下来。

“我握着她的手十几分钟后,她冰凉的手逐渐暖和起来,无助的眼神也逐渐好转。当时手打脚踢,口中大量飞沫,我确实也担心防护问题,但想得更多的是,病人身患重病,又长期和家人隔离,深受疾病和心理的双重创伤,医者仁心,被感染的风险即使再高,我们也得安抚和处理。”老袁在电话里语调,有些低沉。

老袁说:“自己已经50多岁了,只想在退休之前尽量多做点事,给生命留下美好的回忆。”

老袁最后又说,年前他以书面形式向组织提出去西藏支边,遗憾没有成行,等这次完成任务后,他会再次向组织申请去西藏代职一年。他说他精通战现场急救技能,中文核心期刊发表20多篇战现场急救论文,主编《军人自救互救手册》专著一部。

“要到最艰苦的边防哨所,为战士送上能救命的战现场急救技能。”老袁说。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