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栾月琳 )“铃……”2月22日23:56,惠济区抗疫心理援助团成员李杰的电话铃声响了。一个女孩子怯怯地说:“老师,我怀疑自己得了新冠肺炎……”23:56的来电,48分钟的心理疏导,这些已经成为社会心理援助志愿者们的工作常态。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除了要积极应对,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之外,还要保持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有些群众因为对疫情的不了解,而产生了一些紧张、焦虑和恐惧的情绪。为保障辖区群众身心健康,惠济区组织广泛宣传、积极动员社会力量,组建心理援助团,全力以赴做好心理援助工作。
这支24小时待命、随时进行心理疏导的抗疫心理援助团,由惠济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卫生防治部、区卫健委、区人民医院、郑州师范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组建。在疫情暴发之后,他们就第一时间组织6名有心理咨询、心理危机干预经验的精神卫生、心理学专业人员和符合条件的社会心理服务志愿者,依托区人民医院精神科(神经内科)的热线设立专席,开通疫情应对心理援助专线,24小时为有求助意愿者提供公益咨询服务。
抗疫心理援助团的援助对象覆盖全区受新冠肺炎影响的人群。援助团成员根据每一位求助者的具体情况提供援助,及时识别高危人群、普通人群,并在第一时间对高危人群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对普通人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截至目前共为37名求助者提供抗疫心理援助。
隔离观察人员是一个特别的群体,心理援助团为他们建立“一人一档”心理健康档案,指定专员对隔离人员的每日生活起居、身心健康等状况进行跟踪监测。从情绪、躯体、行为、认知四大领域十项指标进行健康评估,建立心理援助“预警”机制。截至目前共为159名集中隔离人员建立心理健康跟踪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