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抗击疫情 我们始终在一起 上一版3  4下一版
齐心协力抗疫情 迎难而上谋发展
夜空,因他们更加璀璨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汇聚政协力量 展现担当作为
齐心协力抗疫情 迎难而上谋发展
新型钎焊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柔性调整生产线,调动一切资源支持口罩鼻梁条的研发生产
一家三口齐上阵,错时“上班”当志愿者,一直坚守着社区这道防线

本报记者 赵文静 文/图

“以坚不可摧的信心、毫不放松的耐心、众志成城的同心,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大战和发展稳定大考的双胜利。”

全市政协系统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市委的决策部署上来,积极融入,主动作为,发挥政协优势,凝聚政协力量,围绕疫情防控、复工复产、打好三大攻坚战等精准建言、务实献策,广泛凝聚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的强大合力。广大委员特别是企业家委员坚定信心、迎难而上,超前谋划、转危为机,为全市疫情防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为打赢两场硬仗注入“科技力量”

科技是战胜疫病最强有力的武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加大科研攻关力度,为疫情防控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形势越复杂,任务越艰巨,我们越是要积极履行央企责任,充分发挥科技型央企作用,在做好疫情防控前提下,确保国家重大工程及重点领域科研生产顺利进行。”郑州市政协委员、郑州机械研究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伟说。

科研攻关保障抗疫物资供应

郑州机械研究所有限公司是一家驻豫央企,隶属于机械科学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是河南省、郑州市高端装备制造的骨干企业。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们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国资委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决策部署,积极筹划抗击疫情物资的生产技术与自动化装备的研发。”王伟介绍,新型钎焊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据自身技术优势,第一时间展开口罩急需配件鼻梁条项目的研发。

“疫情紧急,须臾不能懈怠。”新型钎焊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凭借在有色金属精密成形的技术沉淀,发挥智能制造和快速响应优势,柔性调整生产线,调动一切资源支持口罩鼻梁条的研发生产。

“我们实验室迅速成立攻关小组,于2月9日启动了研发工作,党员先锋和技术骨干都积极冲锋在第一线,火速展开从产品设计、丝轧带到线材层绕等关键工艺技术研发。”在新型钎焊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裴夤崟的带领下,攻关小组成员们以所为家,齐心协力赶进度,自2月19日下午2点开始试制工作,连续工作15个小时,于2月20日凌晨5点将口罩鼻梁条试制成功。

谋定快动安全复工高效复产

在鼻梁条生产线上,工作人员正加紧生产,一卷卷鼻梁条成品整齐码放,将及时为疫情期间迅速增长的口罩产能提供配套。

“目前,新型钎焊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已具备口罩鼻梁条的研发能力并开发出鼻梁条的高效生产技术,建立了2类鼻梁条生产线,并在2月底形成了500万只/天的鼻梁条生产能力。”王伟说,这能够为解决疫情关键防护用品口罩配件的紧缺问题、保证口罩的供应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作为高新区首批复工企业,郑州机械研究所有限公司坚持一手抓防疫,一手抓生产,建立了完善的疫情防控以及复工复产的工作机制,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坚定信心、积极谋划,抢抓发展机遇,克服不利影响,组织全体员工加班加点,确保郑州地铁轨道交通等重点工程项目的关键设备供货和技术服务,保障国家重大工程及重点领域科研生产顺利进行。

与时间赛跑开展科研攻关、为抗疫物资供应提供保障、为国家重大工程项目提供技术支撑……疫情之下,作为科技型央企,郑州机械研究所有限公司主动扛起使命担当,为打好打赢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硬仗,积极贡献着“科技力量”。

大战尚未结束,大考还在继续。“疫情当前,无人言退。我们虽不在防控疫情战斗一线,但我们是抗疫英雄的守望相助者。郑机所人正在以实实在在的行动,为社会的正常生产保驾护航,为祖国装备制造业贡献力量。”王伟说,这是郑机所人的铮铮誓言。

全家总动员 争当志愿者

“大爷,把菜放到这里,给您测一下体温。”3月13日晚上8点,郑州市政协公民代表、郑州市电梯商会秘书长魏晓军回家匆匆吃过晚饭,下楼来到协作路社区桐柏路59号院卡点,和同为社区志愿者的女儿交接班后,开始忙着检查进出人员信息和体温情况。

一家三口齐上阵

社区是疫情联防联控的第一线,也是外防输入、内防扩散最有效的防线。战“疫”中,红马甲、红袖箍,一个个忙碌的红色身影便成了居民眼中最亮丽的风景。

魏晓军的爱人夏静是建设路街道办事处的社区工作人员,从大年初二开始在辖区疫情防控点执勤,每天至少工作10多个小时,连大年初五的生日也没顾上吃一碗长寿面,在执勤点上一直忙到晚上8点多才回家。

“我们中心医院社区前进路50号院卡点有25栋楼1202户3000多位居民,流动人口比较多,随着复工复产人员回流,联防联控压力有所增加,我们得做好外来人员登记和信息核对,容不得一丝疏漏。”说起卡点情况,夏静了如指掌。

眼看着爱人天天风里来雨里去,魏晓军深知社区工作人员防控疫情的艰辛。大年初四晚上,爱人回家说起社区正在招募志愿者。“小区卡点要24小时值守,光凭社区工作人员肯定忙不过来。”魏晓军第二天一早就报名加入了所居住社区的志愿者队伍。

“我白天要上网课做作业,但晚上还有不少时间,可以帮街坊邻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受父母的影响,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读大一的女儿魏可欣,也积极响应共青团郑州市委的号召,于2月10日加入了“绿城使者——小红象·健康行”活动,作为青年志愿者参与社区疫情防控工作。

舍小家为大家

10分钟,是魏晓军一家三口所工作的两个小区卡点之间的步行时间。然而,一个多月来,除了早上一起吃早餐,三个人分别忙着各自的事情,到了晚上8点多才能在家门口打个照面。

“我白天在商会工作,我们的维保人员自春节以来一直没休息,全力为做疫情防控工作的单位做好服务保障,商会也第一时间募集了物资为维保人员提供安全防护。”魏晓军还是河南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百姓315》栏目特派员、郑州人民广播电台经济广播新闻观察员,一直积极投身于公益事业,曾荣获郑州市委宣传部授予的“十大草根英雄”荣誉称号、是2012年冬季给大桥下农民工送棉被公益活动的发起人之一。疫情防控期间,他还主动请缨两次前往郑州岐伯山医院建设现场进行采访。

“刚开始,我妈不放心,每天都打电话来一再叮嘱要注意防护。后来,索性办了手续搬过来,每天给我们做饭打扫,默默地支持我们的工作。”魏晓军告诉记者,晚上6点到8点,是女儿的执勤时间。自己接过女儿的班,从晚上8点值守到10点。爱人通常晚上8点多下班,一家人才会在小区门口聊上几句。

一个多月来,魏晓军一家三口齐上阵,舍小家为大家,错时“上班”当志愿者,一直坚守着社区这道防线,用大爱和坚守诠释着“家”的含义。

“其实,在我们这个城市大大小小的社区卡点,到处都有着志愿者忙碌的身影。我们和街道、社区工作人员一起,参与到疫情防控工作中,贡献着自己的一分力量。”魏晓军说,“众力并则万钧举,人心齐则泰山移”,希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这场疫情能够早点过去。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