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横平竖直皆风骨 撇捺飞扬即承传(书法) 冯世洋
记忆深处的烈士陵园
防疫笔记
雨林之约(国画) 魏敏霞
清明的雨
《周作人集外文》:展现更为丰富立体的周作人形象
天堂的月光
英雄凯旋
连 载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防疫笔记

♣ 许 锋

阳台离地三尺,我自然是跳不上来的,但我们的那只猫能。我们给那只猫起了个名字“矫情”,是一只公猫,但特别黏人,特别会做作。它有时会叼上来一只老鼠,咬得血丝呼啦的,有时又逮着一只麻雀,麻雀肉香,被它吃得只剩下一对翅膀。我就担心,“矫情”会不会把新冠肺炎病毒带到家里来。为了防患于未然,女儿摁住“矫情”,给它的嘴上喷了点酒精,酒精呈雾状,估计是喷到了它的眼睛里,它一声惨叫挣脱跑了,从阳台一跃而下,钻入草木丛林。

“矫情”是一只土猫,几个月大时,天天站在窗外冲着我叫,我于心不忍,出门把它抱了进来。一晃一年多过去了,如今长得膘肥体壮,我相信它刚才虽然受了点委屈,但不会一去不复返。

校园依然那么宁静。虽是初春,早已是树木葱茏,毕竟是南方。一株米兰,已经长过窗,粉黄的花蕊挂满枝头;木棉花朵正艳,一树火红。流溪河流经校园,但连日无雨,河床裸露,清澈见底。

庆幸的是,我们每日的生活,不局限于客厅、饭厅、厨房、卫生间。午后,我们拿着手机在校园里溜达。我们都戴着口罩,留校的人很少。我们一圈一圈地溜达,绕着学校的荔香湖转了好几圈,也见不到一个人。我想,戴口罩是不是有点浪费。外面的人,应该比我们更需要口罩。所以,我们的口罩没有一次性使用,小心保管,多用几次。

我们三个人的手机里,疫情时时在更新。各自的微信朋友圈里,关于疫情的一切信息都被转来转去。我暗暗愤懑,庚子鼠年的喜悦,被新冠肺炎病毒搅和成一团稀泥。

徜徉于草地、湖畔,我对未经世事的90后女儿说,孩子,珍惜,要珍惜,你也看到了,现在有多少人正躺在医院的病床上,有多少人正在和病毒做斗争,而我们在散步,在享受阳光,很奢侈。

今年春节我们没有回兰州老家。父亲已经去世了,母亲来了广州,又被我送去了佛山的弟弟家,原本约好大年三十一家人在佛山过,但疫情形势严峻,再加上春节期间我值班,索性各过各的年。母亲通情达理,说不给政府添乱,你们就在学校里好好待着。

但学校里没有蔬菜副食,熬上几日,还得出去一趟。在这样的关头,生活超市仍然开着,人们都戴着口罩。货架上,鸡蛋、蔬菜、瓜果,应有尽有,价格如常。喧哗与嘈杂少了许多,人们都默默地选,默默地推着车子走,默默地付款,然后,默默地回家。

返回学校经过校门时,门卫要测我们的体温,要登记入校时间。校园的防控战役早已经打响,未经允许,任何人不能私自返校。成千上万名师生,每天都在上报身体健康状况。每个人的心弦,都绷得很紧。

回到宿舍,先是消毒,再是洗手,接着看手机。我看到学校的一位教授画了一幅画“有一座山叫钟南山”,很感动。我打开电脑,写到:“这幅肖像画以素描笔法,勾勒出钟南山院士临危受命、忧心忡忡但又对肆虐的病毒‘冷眼观潮’和必将战胜的精神面貌,让人们对钟南山院士老骥伏枥、再战防疫前线的英雄壮举和救死扶伤的天职多了一份崇敬之情。”

我让女儿朗读。女儿朗读的时候,“矫情”从阳台下面窜了上来。它途径客厅,绕了一圈,在客厅中间打了一个滚——尽释前嫌。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