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党贺喜 通讯员 罗亚楠)昨日,记者来到位于东风路的金水区政务服务大厅,发现这里“门可罗雀”。“人气不旺”原因何在?数据多了,环节少了,材料少了,自然就不用跑了。这是金水区致力于实现从“群众多跑腿”到“数据多跑腿”,从“多部门”到“一站式”政务服务改革的巨大反差。
助力复工复产,金水区政务服务办公室重在以优化营商环境为目标,以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和审批“瘦身”为复工复产提速加注“润滑剂”。
早在去年7月份,该区全面实行“周末不打烊”以来,就率先在全市改革改出“大数据”——迄今完成区级760项、街道60项服务事项的省政务服务网梳理录入、要素完善及流程配置,会同有关部门梳理区直部门行政权力事项清单4431项、街道清单111项,清理不必要证明86项;持续推进工程建设项目改革,完成33项工程建设项目标准化,将区管权限压缩至15个工作日;高标准建设新综合政务大厅,充分发挥“互联网+政务服务”优势,致力打造审批事项少、办事效率高、投资环境优的高效服务型政府。
以“放管服”改革为抓手,结合服务型建设,依托河南省政务服务网、“豫事办”“i郑州”APP线上模式进行“网上办”“自助办”,同时推行线下“就近办”“预约办”和“邮递办”等多样化的政务服务模式,最大限度地实现让数据多跑腿、群众少出门。
群众办事“不见面”“非接触”,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快捷,这才有了办事大厅“门可罗雀”的反常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