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今年力争县域就诊率达到九成
我省明确9个黄河文化 相关重大考古项目
河南特高压电网 有了“稳压器”
我市开通“电商直通车”
我省多项金融扶持措施 促进文旅企业稳定发展
经开区:多部门齐心守护校园平安
“春风行动”线上招聘
精准开展专项督查 助推企业复工达产
“三拳连发”助力 “4050”人员稳就业
疾控“先锋” “火线”入党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河南出台《指导意见》提升县域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今年力争县域就诊率达到九成

本报讯(记者 李娜)全面提升县域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为人民群众提供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健康服务。昨日,记者从省政府获悉,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指导意见》,力争达到“家门口就能看病”,县域就诊率达到90%、县域内基层就诊率达到65%左右。

《意见》明确,2020年,要在全省推进医共体建设,国家和我省确定的试点县(市)取得实质性成效。通过建设医共体,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医保基金得到有效利用,居民医药费用负担得到合理控制,有序就医格局基本形成,力争县域就诊率达到90%、县域基层就诊率达到65%左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有能力开展的技术、项目不断增加。

任务一:建立医共体 医疗

卫生服务覆盖生命全过程

我省将根据县域医疗卫生资源结构和布局,组建1~3个由县级公立医疗机构牵头,其他县级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成员单位的医共体。

医共体为辖区居民提供覆盖生命全过程、满足健康生活需要、安全有效便捷可及的医疗卫生服务。具体来说,医共体牵头医疗机构重点承担急危重症患者救治和疑难复杂疾病患者向上转诊服务,统筹管理医共体内医疗服务、公共卫生服务、医养结合等工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服务,为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慢性病患者、康复期患者提供接续性医疗卫生服务,做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康扶贫等工作。其他医疗卫生机构按照功能定位和医共体职责分工开展业务。

任务二:创新体制 药械

财务或将统一管理

根据《意见》,要按照集团化管理、一体化运行、连续化服务的模式,制定医共体章程,明确医共体牵头医疗机构和成员单位权责关系,健全牵头医疗机构与各成员单位共同参与、定期协商的议事决策制度,推行行政、人员、业务、药械、财务、绩效、信息等统一管理,逐步形成服务、责任、利益、管理共同体。探索建立总会计师制度和总药师制度。

任务三:县(市)人民医院

全部达到二级甲等水平

《意见》中明确提出,我省要加强县域医疗中心建设,县(市)人民医院全部达到二级甲等水平,部分达到三级综合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充分发挥城市三级医院的帮扶带动作用,提升医共体牵头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与管理水平。

采取一系列措施,激发乡镇卫生院运行活力。严格落实公益一类财政保障政策,允许乡镇卫生院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自主决定内部绩效工资比例。对在乡镇卫生院工作的全科医生发放一定的岗位津贴,财政给予补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收入水平原则上不低于当地县级综合医院同等条件临床医师平均收入水平。3年内乡镇卫生院全部达到服务能力基本标准或推荐标准。

对村卫生室,《意见》提出,2020年将不低于45%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交由村卫生室承担,2021年起提高到50%,并依据考核结果给予相应的补助。

任务四:政策支持 改革

医保支付方式

医保部门对医共体实行医保基金总额预算管理,建立结余留用、超支不补的激励约束机制,以县域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当年筹资总额为基数,预留一定比例的风险调剂金、质量保证金和大病保险资金后,按医共体覆盖参保居民数量,结合近1~3年医疗服务提供情况和医保基金支付情况确定医共体年预分额度,由医保经办机构按月预付给医共体牵头医疗机构,实行年初预算、按月预付、季度评估、年终清算。市级医保部门统一组织对医共体医保基金管理情况进行监督考核,考核结果与质量保证金返还、医保费用年度清算、次年预分额度确定等挂钩,确保医共体医疗服务水平和质量不降低。

同时,深化编制人事薪酬制度改革。落实医共体在人员招聘、岗位设置、中层干部聘任、内部绩效考核、收入分配、职称聘任等方面的自主权。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