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06版:县区新闻 | 上一版3 4下一版 | ![]() |
|
||||||||||||||||||||
|
||||
本报记者 张立 阳春三月,生机勃勃。记者走进新郑市城关乡,只见107国道两侧大片绿化带正在种植。不久,这里将成为又一条生态绿廊。 洧水河畔的新郑市城关乡,曾是乡镇企业聚集地。上世纪90年代,这里以电厂为中心,密布近200家企业。随着本世纪初电厂关闭,工厂停产,昔日繁荣不再。 “城关是黄帝故里老城的西门,紧邻故里核心景区,原有定位亟待转型。”新郑市有关负责人说,去年以来,新郑市启动美丽城镇建设,城关乡作为重点,腾笼换鸟,拆旧厂房,建新家园。 新开通的凤台路旁,一座老电厂与周边新建筑对比鲜明。两座烟囱直入云霄。“只留这一处,改造成文化产业园,留住时代记忆。”城关乡干部丁聪说。电厂对面,启用不久的新郑二中新校区,仿古大门与现代教学楼交相辉映,目前容纳4000名学生,是新郑的新地标。“建设新社区、配套道路、学校、公园,不仅有高中,还有初中、小学、幼儿园。”如今,城关乡已变身宜居新家园,居民不出乡就能享受一站式教育。 不远处的西城花园,6层电梯房错落有致,门前正在建新郑首个体育公园。院内配套幼儿园、地下车库。“安置村民免收物业费。”胡庄村支书杜留治正在值守防疫卡点。他说,城关乡西部大片煤矿沉陷区,近年来旧村拆除复耕,村民入住新社区,目前已建成四个社区,安置群众2000多户。 阳光下,南水北调中线干渠,宛如一条玉带,由南向北,穿过城关乡全境,两侧是数百米的绿化带和水土涵养带。不远处,碧波荡漾的杨河从具茨山蜿蜒而下,沿河公园绿树成荫。北边,诗经中的古洧水,如今的双洎河,是中华民族古老的爱情河。眼下,双洎河综合治理工程正在稳步推进,沿岸滨河湿地公园即将完工。《诗经》中的沿河美景即将再现。在三河环绕的镇区建设名人公园、百家姓家庙、演艺中心等文化设施,开发根亲文化产业。 “围绕美丽做文章,留住工业记忆,积蓄生态能量,改善居住设施,凝聚文化力量。”新郑市负责人介绍,新郑市作为黄帝故里,正致力于黄帝文化历史名城建设。城关乡按照“融入中心城区、承接故里辐射,做强根亲品牌、打造文旅小镇”的思路,正在实现老工业基地的美丽转变。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