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裴其娟)2019~2020年秋冬季,我市PM2.5浓度在“2+26”城市排第15位,同比进步5个名次。这是记者从市生态环境局昨日上午召开的第一季度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的。
刚刚过去的这个秋冬季,我市PM2.5浓度为71微克/立方米,重污染天数14天,同比减少20天。优良天108天,同比增加21天;自开展秋冬季攻坚以来,优良天数达到历史新高。
上街区、登封市,管城区、经开区分别在县市组和城区组PM2.5浓度排名中排前两位,重污染天数也是各组最少的。
大气环境的改善得益于我市坚持开展的结构调整、“三散”污染治理等。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方面,共压减水泥产能66万吨,转移炼钢产能95万吨,协调转移置换电解铝产能33万吨。积极推进城市建成区重污染企业关停、改造、转型转产和退城入园。
在能源结构调整方面,2019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煤炭消费总量同比削减168万吨,全市燃煤电厂煤炭消费总量同比削减146万吨。
在运输结构调整方面,积极推进铁路专用线建设,持续开展车辆更新,新增1000台新能源公交车和80台新能源环卫车。新建直流充电终端1618个,累计达到5821个,可服务新能源车辆4.65万辆。
我市持续开展“散乱污”企业动态清零,对330家“散乱污”企业实施了取缔、升级改造和搬迁改。全市“双替代”供暖共完成69586户,其中电代煤67586户,气代煤2000户,已全面完成2019年洁净型煤“双替代”目标任务。市内八区全域划定为“禁煤区”,各县(市)、航空港区、上街区除偏远山区外,其他区域全部划为“禁煤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