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郑风 上一版3
结识一棵树
何处寻得春方好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书法) 马俊明
源远流长(国画) 侯铭源
《焦虑日记》:带你不疾不徐走出焦虑困境
摘草莓 (外一首)
春之三碗
连 载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结识一棵树

♣ 时兆娟

四里店有棵娑罗树!

很早以前,我就不止一次地听人说过。说话的人意犹未尽,还会继续补充:“传说世上只有两棵娑罗树,另外一棵在月亮上。”

在月亮上?那大抵是遥望夜空,捣药的嫦娥身旁,树影婆娑的那棵树啰?能和嫦娥比肩而存的树,肯定美得不可方物,相当值得一看吧!我自此心里有了执念。

翻山越岭,临河前行,我们终于又一次站在了娑罗树下。

我围着娑罗树,来来回回地转。把我贪婪的目光注入树根、树身、树枝,来来回回地搜寻。

娑罗树好能沉得住气啊!万紫千红都在闹春,只有它还是睡眼惺忪的困模样。褐色的树皮,还像冬天劳动的糙手般皴裂着,隐忍着。枝枝杈杈,还是冬天般寥落着,秃裸着。再次仔仔细细地看,才终于看到,每一根小树枝的尽头,露出了一个个小小的苞。

这哪里是我想像了无数次的叶影婆娑、流苏垂垂的景象?分明是一颗未曾苏醒、慵懒的迟钝灵魂。我这么殷切地远道而来,它竟波澜不惊,是不愿来赴我的爱恋之约吗?

灰黄石质的怼谷窑还放置在原来的位置上,静静地!几位老人依着不远处一栋老房屋的半截石砌墙裙上看着我们,像是许多年的老邻居那样熟稔。直到我失望地停下脚步,询问他们关于娑罗树的故事。几个人才七嘴八舌向我们回忆起他们年少时钻树洞的快乐:孩子们就从粗大的树根形成的洞里钻过来,钻过去,月亮如银,洒在身上,风把他们欢快的笑声传到很远。娑罗树上那些成串的白色花朵和手掌样的树叶,在月影下特别美。他们生怕我不相信,急切地告诉我:“你等四月里来,那时候满树的花朵雪白,每个小树枝的尽头都有一串,离老远都能闻见香味。我小时候,傍晚贴在树皮上,老树就像老年人累了一样,发出‘哼啊哼啊’的声儿,听着十分好玩……”说着童年,那些苍老的面庞上,竟出现了孩子般的红润和笑容。

他们的笑容突然间让我释然了。是的,为了结识这棵树,我做了很多的功课。娑罗树并非世上只有两棵。这是一种热带植物,原来产在喜马拉雅以南的丘陵山国。在南亚热带和北寒温带交界的方城,这的确是很稀少的一种存在。但在许多寺庙都植有娑罗树,比如北京的潭柘寺,更冷,更远,因为娑罗树是一种佛门圣树。它的树叶就像手掌的形状,多为七个叶片,所以别名七叶树。它的花朵形状好似塔状或烛台。每当花开,犹如手掌般的叶子托着一座座宝塔,又像供奉着一盏盏白色烛台。

老人热情地邀我们回头再来看娑罗开花。我粲然一笑。美好的东西往往太过短暂,娑罗树的花期也是如此。我未必能在开花的时节刚好到来。佛法教人放下执念,要顺遂自然万物,才能活得通达舒展。过分执着于形,其实会少掉很多乐趣。

那么,再次来或不来,又有什么重要呢!即便不能看到它的花朵,能够遥望枝头,想像着自己是那浴着月色追逐的少年,在自然空灵的召唤下,能够暂且放下庸俗,有片刻的放空,用七叶状的手掌,提着宝塔状的花朵,行走在清涧旷野,那该是一种怎样美好的梦境?

真的,想一想,只是想一想那叶影婆娑、流苏垂垂的梦境,便觉得是那般的美好!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