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封面 4下一版
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做好信访稳定工作
国产盾构机装上中国“芯”
馨香远播的文化名片
郑州小学生今日 全部返校复课
积极回应群众关切 真正让群众舒心满意
本周前期有风雨 周末迎来小高温
“三送一强”为复工复产按下“加速键”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以文“化”人走天下 光耀世界大舞台
馨香远播的文化名片
特色鲜明的文化产品“走出去”,让郑州的城市文化形象在世界舞台上更加多元而丰富 本报记者 李焱 摄

本报记者 左丽慧

为国家中心城市培“根”铸“魂” 让郑州文化“立”起来“活”起来

“郑中心”的文化底色 大型系列报道之十六

核心提示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及“兴文化”时强调,要“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郑州,地处中原腹地,史谓“天地之中”,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八大古都之一,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的实施,开启了郑州发展的“黄河时代”,为用好这些文化资源,用好这些“兴文化”的宝库与富矿,让郑州文化“立”起来“活”起来,更好地为加快打造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城市提供文化支撑和精神动力,为国家中心城市培“根”铸“魂”,本报推出【“郑中心”的文化底色】大型系列报道。今天刊发《馨香远播的文化名片》。

两千多年前西汉张骞奉命出使西域,源远博大的中原文化伴随着悠悠驼铃远播至中亚、西亚甚至地中海各国;唐代温庭筠在《送渤海王子归本国》中也用“疆理虽重海,车书本一家。盛勋归旧国,佳句在中华”这样的诗句描绘中原文化的无穷魅力。

智慧如张骞、才情如温庭筠一定也难以想象,多年后的中原腹地郑州,凭借更为多元的载体、更具特色的文化产品,将“郑州”这座城市更有温度地烙印到更远的地方、更多人心中,绘出“万紫千红总是春”的出彩画卷。

走出去,从“天地之中”到地球另一端

无论是彩陶之路、丝绸之路抑或郑和七下西洋,文化的交流和随之带来的融合、发展始终是人类前进的动力。地处中原腹地的郑州,长期处于华夏文明交流的十字要冲,自古就有着“天地之中”的豪气与包容,而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脚步,西方油画、交响乐、歌剧等艺术潮涌而来,郑州人则在博采众长后,将文化的自豪与自信体现得更加充分:

2000年10月,郑州市曲剧团根据美国戏剧之父尤金·奥尼尔《榆树下的欲望》,(下转二版)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