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封面 4下一版
习近平向全国广大护士致以 节日的祝贺和诚挚的慰问
抓住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机遇
加快文化旅游大省向文化旅游强省转变
多措并举稳就业 发力政策“组合拳”
“河洛古国”被发现, 可能是黄帝时代都邑
古都郑州深情拥抱“诗和远方”
小嘛小二郎 背起书包返学堂
一眼千年的非遗印记
全市无主管楼院 整治提升工作启动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沧桑历尽传薪火 绚丽瑰宝绽新花
一眼千年的非遗印记
登封窑入选国家级非遗项目

本报记者 左丽慧 文 李焱 图

为国家中心城市培“根”铸“魂” 让郑州文化“立”起来“活”起来

“郑中心”的文化底色 大型系列报道之十七

核心提示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及“兴文化”时强调,要“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郑州,地处中原腹地,史谓“天地之中”,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八大古都之一,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的实施,开启了郑州发展的“黄河时代”,为用好这些文化资源,用好这些“兴文化”的宝库与富矿,让郑州文化“立”起来“活”起来,更好地为加快打造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城市提供文化支撑和精神动力,为国家中心城市培“根”铸“魂”,本报推出【“郑中心”的文化底色】大型系列报道。今天刊发《一眼千年的非遗印记》。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在郑州这片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土地上,10万年前就出现了郑州先民活动的足迹:他们择水而居,过着狩猎、捕鱼、采集的“田园生活”。观天、辨风,秋收、冬藏——漫长的岁月更迭,他们在生活的实践中演绎出虔诚而意蕴丰厚的礼仪,在艺术的天地里唱起这一方水土养育出的特有腔调,在水与火的舞蹈中炼就精美的陶器……

智慧的郑州人摸索出越来越多让生活变得轻松、美好的技巧和规律:小到一枚绣满纹饰的香包,大到“指挥”农桑中国运转的整套二十四节气;高雅如源自商周誉称宫廷“交响乐”的超化吹歌、平凡如黄河金沙泥塑成的砖块,这些由历史积淀演化而来的技艺、故事和韵律,令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融化其中而不自知、朝夕相处而不觉。它们,犹如一个个富有生命力的精灵,正是打开人类智慧宝库的钥匙,是解读深厚历史文化的“密码”。

一望凝练知千年

“小满见三新,处暑遍地黄,霜降杀百草,立冬三日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二十四节气不仅在国际气象界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还于2016年被正式列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郑州登封,正是二十四节气的发源地。(下转四版)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