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文体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众“跑男”汇聚电影小镇 《奔跑吧》郑州开启录制
市全民健身活动月启动
我市30余家博物馆推出丰富多彩文化活动
线上健身热潮助力健身健康深度融合
2019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揭晓
“云上”博物馆,崭新的文化课堂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云上”博物馆,崭新的文化课堂

本报记者 秦华

昨日是“5·18国际博物馆日”,省内各大博物馆为大家准备了独具特色的文化大餐。与往年博物馆日不同的是,受疫情影响,今年的活动主要以“云端”为主阵地,“线上线下”联动,使群众足不出户就能直观领略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这几个月来,互联网、数字化技术与博物馆碰撞出热烈火花,助推博物馆游览方式进行革命性升级。

“‘涨’见识了,原来一枚小小的藏书票中蕴藏着大千世界!”昨日,市民韩新娜在午饭后津津有味地观看了河南博物院的“云博物雅堂”直播。事实上,疫情以来,她已经参与过不少博物馆的线上活动,“各大博物馆的云探国宝、网上展览、云讲堂等线上活动,让我足不出户就能‘云游’河南甚至全中国,真是受益匪浅。”

据了解,疫情防控期间,全国各地博物馆都没有停下为公众服务的脚步,而是借助互联网技术从“线下”转战“线上”,仅推出的数字展览就超过了2000个,不仅拓宽了观众的观展方式,将从局限于展厅拓展为3D全景式展厅静态观展,还不断利用动漫、VR、AR等新技术丰富线上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使得公众能够足不出户享受到高质量的文化服务。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经过几个月的摸索与实践,线上活动已经架起了公众与博物馆沟通的无形桥梁,双方都对这种新尝试十分欢迎。河南博物院院长马萧林认为“线上可以随时互动,效果比线上静态看文物有趣得多。”市民也感叹“各种线上活动使那些晦涩难懂的文物变得更有活力、更贴近生活了。”

互联网、数字化技术运用于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不仅为公众解锁博物馆提供了新方式,同时也为博物馆数字化平台建设提供了新思路。从记者了解到的情况来看,许多博物馆逐渐适应了通过线上活动拉近与公众的距离,并表示疫情结束后将把网络展览、直播活动常态化,为公众打造高质量的线上公共文化服务。

记者从省文物局了解到,面临博物馆发展的新形势和机遇,接下来我省将在加强智慧博物馆建设工作方面下足功夫,加强与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合作搭建河南省数字化博物馆集群平台,启动智慧博物馆建设试点工作,利用博物馆手机客户端、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多种方式为公众提供服务,推动我省可移动文物的数字化展示,让博物馆进一步融入公众生活。

其中,作为智慧博物馆建设工作的重要方面,将启动智慧博物馆建设试点工作,选择郑州、开封、洛阳等地的一级博物馆作为智慧博物馆建设试点,把博物馆和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融为一体,届时将真正实现博物馆的可移动文物保护、博物馆与社会公众服务之间的互通、互联。

“可以预见,随着智慧博物馆的深入建设和新技术的应用,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博物馆推出更多、更新、更有趣的线上活动。”马萧林说,互联网、新技术运用于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有着广阔的前景,那些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将会以更加活泼、接地气的方式融入群众的生活。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