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封面 4下一版
导 读
导 读
时光不老的丝路传奇
地铁5号线开通一年 运客超过一亿人次
找准抓手统筹推进国家 卫生城市复审迎检工作
市人大常委会机关 部署文明创建工作
30条措施创新市场监管优化营商环境
郑州今年投资 47.5亿建公路
优化人才政策 加大引育力度 筑牢高质量发展人才智力支撑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驼铃悠悠响千年 古道新途共筑梦
时光不老的丝路传奇
郑州—卢森堡货运航线架起中欧空中丝路,拓展开放新空间

本报记者 成燕 文 马健 图

为国家中心城市培“根”铸“魂” 让郑州文化“立”起来“活”起来

“郑中心”的文化底色 大型系列报道之二十一

核心提示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及“兴文化”时强调,要“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郑州,地处中原腹地,史谓“天地之中”,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八大古都之一,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的实施,开启了郑州发展的“黄河时代”,为用好这些文化资源,用好这些“兴文化”的宝库与富矿,让郑州文化“立”起来“活”起来,更好地为加快打造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城市提供文化支撑和精神动力,为国家中心城市培“根”铸“魂”,本报推出【“郑中心”的文化底色】大型系列报道。今天刊发《时光不老的丝路传奇》。

长河落日,大漠孤烟,汉韵唐风,丝路千年。从西汉使臣到访安息、远抵今天埃及的亚历山大港,到唐朝时与波斯等国频繁往来,再到明代航海家郑和下西洋,古丝绸之路留下的无数精彩故事,在人类文明交流史上留下了深刻印记。

这是一条联通世界的经济贸易之路,更是一条悠长厚重的文明之路,它的每一段征程似乎都在讲述着神秘而辉煌的故事。

跨越时空,追根溯源。中国丝绸文化的起源到底在哪里?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郑州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城市,“空中、陆地、海上、网上”编织的“四条丝路”,绘就了郑州“买全球、卖全球”的自信和豪迈。

“驼铃古道丝绸路,胡马犹闻唐汉风。”几千年来,舞动着“文化+经济”的双翼,古都郑州与闪耀古今的丝路文明一路同行,向世界讲述着“丝路经济带”上的“郑州故事”,谱写出融入世界大舞台的华彩乐章。

探寻中国丝绸文化之源

丝绸是中国古老文化的象征,对促进世界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国丝绸以其卓越的品质、精美的花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闻名于世。几千年前,丝绸沿着古丝绸之路传向欧洲,所带去的不仅是一件件华美的服饰、饰品,更是东方古老灿烂的文明。作为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载体,丝绸起源一直令世人关注。

2019年12月3日,纺织品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郑州工作站在荥阳青台遗址揭牌。揭牌仪式上公布了最新考古研究发现:在郑州仰韶文化遗址发现的仰韶时代中期的丝绸距今5500年左右,早于距今4000余年的良渚文化钱山漾遗址的丝绸,为当前发现的中国最早的丝绸。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驯养家蚕、缫丝织绸的国家。关于丝绸起源,古代史籍中流传着不少神话传说。据《通鉴纲目外记》记载,黄帝妃嫘祖“始教民育蚕,治丝茧以供衣服,而天下无皴瘃之患,后世祀为先蚕”。《易·系辞下》记载: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孔颖达《疏》云:“垂衣裳者,以前衣皮,其制短小,今衣丝麻布帛,所作衣裳其制长大,故云垂衣裳也。”

上世纪8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黄河流域的郑州荥阳青台遗址发现了罗织物,这引起学界高度重视。进入新世纪后,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对位于荥阳市的汪沟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在出土的一个瓮棺内,发现了一个孩童遗骨,而遗骨被碳化织物包裹。此后,考古工作者又在巩义双槐树遗址发现了仰韶文化时期的骨雕蚕。

郑州地区陆续出土碳化丝织物、骨雕蚕,引起考古界高度重视。那么,中国丝绸的起源究竟在哪里?郑州出土的系列文物,是否可以证明郑州为中国丝绸的重要起源地?“荥阳汪沟遗址出土的瓮棺内有织物残片和印痕,呈灰褐色块状。它们是5000多年前的物品,碳化非常厉害。”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赵丰告诉记者,考古研究者最终通过自主研发的酶联免疫等技术,确认这就是当今中国发现的最早的丝绸。丝绸正是从中国起源,(下转五版)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