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郑州要在落实黄河战略中担当使命走在前头
纳言汇智凝心聚力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让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在郑州落地生根
2020年专升本 招生方案公布
宇通客车连续16年服务全国两会
我市试行 共享单车管理新模式
老人心脏骤停 医生紧急施救
“云中漫步”邀你线上一起“走”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纳言汇智凝心聚力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上接一版)

加大政策保障让脱贫攻坚成色更足

资金是现代经济的“血液”,更是摆脱贫困最为稀缺和急需的“血液”。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开展消费扶贫行动,支持扶贫产业恢复发展,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代表委员为这些实实在在的举措点赞,同时希望持续增加扶贫投入,多出精准政策,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色底色更足。

“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要确保实现脱贫攻坚目标,促进农业丰收农民增收,这一消息也让广大农民十分振奋。”全国人大代表、栾川县潭头镇拨云岭村党支部书记杨来法说,不少行政村走“以旅强村”的路子,但是乡村旅游产业基础设施投入大,资金回收周期长,农民担心赔钱,又不敢贷款开发。建议国家能够出台相关政策,促进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在政策、规划、资金、配套设施、市场营销等方面给予支持,激发农民群众生产积极性,让农民无后顾之忧。

打赢脱贫攻坚,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对于保持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的获得感具有重要意义。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大农村地区的生产种植和销售脱节所暴露的问题进一步凸显,严重影响农户增收与市场供应。全国人大代表、苏宁控股集团董事长张近东认为,广大电商企业应积极推进模式创新,依托线上线下优势助农富农。他建议要统筹资源,实现政府、电商、农户、院校多方联动,推动返乡年轻人成为创富主体,带动形成以共同富裕为目标、以行政村为具体单位、以C2M(用户直连制造)模式为特色、以线上线下融合为主要销售手段的乡村生产基地。

易地扶贫搬迁是精准扶贫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举措。“当前,不少地区已搬迁入住群众生活基本稳定,管理框架基本搭建,异地扶贫搬迁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但同时也存在房产权、责任田、融入新住地集体经济、社区规范运行以及与乡村振兴战略衔接等问题。”全国政协常委、河南省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河南省委主委张亚忠说。他建议,研究出台便民政策,及时为搬迁户办理房产证,因地制宜,给予搬迁户相应补贴;出台加快集体土地流转的政策,解决搬迁户耕种原责任田问题;研究出台相关政策,促进集体经济做大做强,夯实异地扶贫搬迁的经济基础,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出台加强和完善社区治理的政策,尊重搬迁群众的首创精神和主体地位,建立健全搬迁群众自治机制,切实提升搬迁户的安全感、归属感和幸福感。

发挥人才效应凝聚脱贫攻坚最强合力

人才既是脱贫攻坚的“软实力”,更是乡村振兴“硬支撑”。实现精准脱贫,离不开资金、物资、技术等各种资源的支持,但所有外部资源的有效发挥,必须通过“人”来把握和实现,决胜脱贫攻坚,离不开人才的支撑。

全国人大代表、汤阴县向阳庄村和三里屯村党支部书记葛树芹认为,贫困地区需要懂市场、善经营,懂技术、有专长的人带动农民增收脱贫,国家应该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解决农村“招人难”“留人难”问题。“学农的,他就知道农业、土地现在需要什么。基层党支部要注入年轻的活力,有新鲜血液,年轻化。没有人才的输入,没有高科技的输入,脱贫走不好,走不强。另外,想要让农业人才进来留下,必须解决他的后顾之忧。”葛树芹说。

“要把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落实见效,需要培育网红型、工匠型、乡愁型、资源型等‘四型’人才,构建起乡村振兴人才的‘四梁八柱’”。全国人大代表、信阳市文新茶叶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刘文新建议国家加大对 “四型”人才的培育和政策支持,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资源保证。他表示,要通过出台相应政策培育网红、发展网红、提升网红;在农民技术职证评定、技术岗位认证、以师授徒、项目带动、资金扶持等方面,为他们提供更加良好的创业环境;吸引外出创业的成功人士反哺家乡,为自己的家乡建设和发展贡献力量;构建在外地享受离退休生活的老干部、老同志、老工人、老教师、老科技工作者、老企业家等乡情通道,让他们的丰富社会经验和人脉资源在乡村振兴中发光发热……以此广泛动员和凝聚社会各方力量,合力克服疫情影响,推动全面完成剩余脱贫任务,打好打赢脱贫攻坚的收官之战。

郑报全媒体记者 覃岩峰 徐刚领 董艳竹 武建玲 赵文静 张竞昳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