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01版:封面 | 4下一版 | ![]() |
|
||||||||||||||||
|
||||
郑报全媒体记者 覃岩峰 武建玲 董艳竹 赵文静 “落实‘六稳’‘六保’任务,确保各项决策部署落地生根,确保完成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推动我国经济乘风破浪、行稳致远。”5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的经济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为我国经济“大船”航行掌舵把航,传递出乘风破浪、攻坚克难、化危为机的坚定信心和力量。 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六稳”“六保”是经济发展的关键词,也是确保正常运转的重要指针。连日来,参加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们,围绕“六稳”“六保”抓落实、强担当、求实效建言献策,凝聚同心共筑中国梦、争先进位谋出彩的智慧和合力。 助力市场主体实现良性循环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六保”是今年“六稳”工作的着力点。守住“六保”底线,就能稳住经济基本盘;以保促稳、稳中求进,就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基础。加大“六稳”工作力度,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维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这是非常时期的底线思维,也预示着将通过更加积极有为的财政政策和更加灵活适度的货币政策,为就业优先政策和扩大内需战略提供重要保障。 遇非常之变,施非常之策。全国人大代表、河南康利达集团董事长薛景霞认为,要集中精力抓好“六稳”“六保”,这就要求财政政策做到“开源节流”,走出一条有效应对冲击、实现良性循环的新路子。“开源”方面,国家围绕减税降费、金融支持、稳岗就业等方面作出了一系列部署,如强化了资金的支付机制,在资金的使用上作出了具体的安排,如资金要直达市县基层、直接利民惠企,建立无障碍的资金传导机制。“节流”方面,中央本级支出安排负增长,大幅度压减支出的举措,体现了政府“节流”的决心。 “这些举措的核心就在于以降成本为目标,这是实质性的减税降费。一方面它会改变当前资源的配置逻辑与格局。另一方面对企业当下和未来而言,成本都会明显下降。”她建议,结合当前我省多项国家战略所叠加的政策红利,探讨拟定立足长远发展的地方性减税降费政策与金融扶持政策,更好地为非公有制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创造肥沃的生态环境。 加大政策支持稳住各类市场主体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保障就业和民生,必须稳住上亿市场主体,尽力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渡过难关。” 稳住上亿市场主体,不仅是经济社会发展问题,也是全社会最紧迫的民生问题。 (下转二版)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