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年底前实现5G网络县城以上城区全覆盖
改进城市管理工作 部署五项重点任务
提升城市基层党建质量 推进“三项工程一项管理”
河南艺术类两专业 省统考成绩公布
定鼎中原的河洛古国
有序发展 保障民生 点亮郑州“夜经济”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定鼎中原的河洛古国

(上接一版)几年间,双槐树遗址的考古发掘紧紧牵动着中华文明探源预研究考古方向总负责人、北京大学教授、国家“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李伯谦,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总负责人王巍等业内大咖的关注目光,他们多次亲临考古发掘现场,等待、见证着这座惊世古国的“出世”。

终于,时光的脚步走到了2019。经过系列谱系分析与研究,历经六年的持续调查、勘探及发掘,这座规模巨大、遗迹众多、规格崇高的都邑遗址逐渐揭开了神秘的面纱。

“遗址被三重环壕围绕,形成严密的防御体系。”说到双槐树的重大发现,顾万发如数家珍:“这种结构在历史上一直是宫城皇城最标准的配备,表明双槐树人在聚落布局中高度重视礼仪化设计思维,可能已有了较为成熟的‘天地之中’宇宙观。”

更让大众津津乐道的是,双槐树遗址还出土了有我国最早的骨质蚕雕艺术品,它是一条正在吐丝的家蚕形象,与青台遗址、汪沟村等周边同时期遗址出土的迄今最早丝绸实物一起,实证5300年前后黄河中游地区的先民们已经从事养蚕缫丝。这里也成为目前发现的中国农桑文明发展史上时代最早的代表。

封闭式排状布局的巨型中心居址,为探索夏商周三代大型宫室制度的源头提供了早期关键资料;瓮城雏形的出现,对于研究城市发展变化过程和历史具有重大价值;墓葬区内发现的大型夯土祭坛遗迹,连同青台的祭天坛台,是目前黄河流域仰韶文化时期遗址的首次发现……

一个接一个的重大发现令人目不暇接,实证着李伯谦等专家关于“河洛古国”的大胆推测。

定论·举世瞩目

现有考古发现中,极少有遗址能够以“古国”命名。双槐树遗址被称为“河洛古国”,专家建议如此命名的依据何在?

“双槐树遗址考古成果公布之前,举行过两次重要论证会。”顾万发告诉记者,一次会议邀请国内一流天文学家、天文考古学家和考古学家就荥阳“北斗九星”遗迹进行专题讨论;一次就双槐树遗址的性质专门举行过一次考古学家论证会,就是为了对双槐树遗址考古成果进行谨慎、严格的论证,目前发布的考古成果也得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等学术机构多位知名考古学家现场实地考察、论证和认可。

其中,李伯谦认为双槐树遗址发掘出的三重环壕、北斗九星等遗迹,表明双槐树所处的时代已进入“古国”,加之双槐树遗址的地理位置处于黄河流域河洛文化的中心区,当属在当时具有重要地位的“河洛古国”。

王巍也认为“河洛古国”这个名字很贴切:双槐树遗址处于原始社会向奴隶制社会过渡阶段,因此才把它比作“文明胚胎”;遗址位于黄河与洛河交汇流域,“河洛”二字对中华民族有特殊含义,“定名‘河洛古国’可以说是最好的选择。”

放眼郑州地区,双槐树周边的青台、汪沟、秦王寨、伏羲台和洛阳的苏羊、土门、妯娌等多个遗址,特别是西山、点军台、大河村仰韶文化城址组成的城址群,对双槐树都邑形成拱卫之势,是迄今为止在黄河流域发现的仰韶文化中晚期规模最大的核心聚落群和唯一的大型城址群,成为探寻黄河流域文明起源过程的一把关键钥匙。

双槐树遗址的重要考古发现,实证了河洛地区在5300年前后这一中华文明起源的黄金阶段的代表性和影响力,也以考古学的实证材料表明在5300年前后以双槐树遗址为中心的仰韶文化中晚期文明,的的确确是黄河文化之根,华夏文明之魂。

双槐树遗址一系列重要考古发现表明,以其为代表的“中原文明发展模式”在后世被主流政治社会所继承和发扬,成为中华文明历史进程中最为代表性和引领性的主流发展模式和思想;考古成果所代表的社会发展模式、承载的思想观念,呈现出古国时代的王都气象,尤其是北斗九星以及诸多凸显礼制和文明的现象,被后世夏商周等王朝文明所承袭和发扬,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主根脉,就在这里。

“五千年文明没有断,主要是在中原地区没有断。”李伯谦的话掷地有声,为双槐树的价值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展望·根脉华章

李伯谦认为,追溯国家文明发展历史,解答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往哪里去这三大问题,考古是最重要的方式之一,正是有了它们,中华文明才一步步厘清脉络、延续至今。

当前,双槐树遗址已成为郑州市级首个被纳入国家重大社科基金的人文项目;作为时代最早的项目,科技部把双槐树遗址纳入新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为全国13个具体项目之一,国内顶尖力量将对“双槐树”进一步解读。

磅礴黄河,奔涌依旧。黄河岸边双槐树下的河洛古国,孕育着中华文明的小小萌芽、定格在中华民族迈步向前的起点,似在无声凝视着、召唤着、鼓励着我们,一路向前……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