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郑州教育 上一版3
2018年郑州市市区普通高中招生录取情况表
2019年郑州市市区普通高中招生录取情况表
你桃李不言 我未来可期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你桃李不言 我未来可期
郑州十一中,我想对你说

“十一中的校园生活最让人难忘。晨光熹微,齐奏早读钟吕宏乐;余晖映晚,静享自习浅淡时光。”

“母校为我打开一扇新的大门,以‘求有知健体,达喻事明理’的校训指引着我的人生。母校的育人格局,让每一位学子青春得以绚烂,理想得以实现。”

“这里的老师个个身怀‘绝技’,物理老师能在我捧书追问时一眼识破我的问题所在,指点我如何完善思路;化学老师摄影技术高超,能把生活之美带进化学课堂;地理老师仅靠一双手就能在黑板上绘出整幅世界地图……他们每一个人都让我印象深刻。”

…………

回忆起母校的往昔,郑州市第十一中学的每位毕业生心中都有一份独家记忆。他们心潮澎湃,难以抑制心中的自豪与柔情,他们为自己能在最美的年华遇到十一中而心怀感恩,把自己的成长感悟分享给学弟学妹,鼓励他们不负时光,努力成为最好的自己。

以梦为马 不负韶华

“让每一个学生都被尊重,让他们的个性和潜能得到最大程度地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遇见最好的自己。”开学典礼上,校长郭勤学掷地有声的讲话令我精神振奋,也开启了我的追梦之旅。

王贝乐

1902班毕业生 现就读于北京大学

回忆起在十一中奋斗的时光,历历在目。2016年秋天,我走进了这座美丽的校园:树木葱茏,碧草如茵;阅览室书籍盈架,教学楼书声琅琅;自习室寂静无声;操场上龙腾虎跃……置身其中,内心平生一股豪情!

在三年的学习生活中,我在这座校园里感受着学霸云集、高手如林的精彩对决;在模联会议、经典诵读、英语演讲、体艺赛事和各种社团活动中感受多姿多彩的高中生活。我们颐养性情,陶冶情操,提升能力,感知幸福。置身其中,我们乐此不疲,倍感充实。

正是这样一张一弛,亦文亦武的高中生活,让我精力充沛,学习高效,始终保持着热情。“求有知健体,达喻事明理”的校训如春风化雨,使我从一位腼腆少年变成了富有青春朝气的大学生,更成就了我的北大梦。

初到北京大学,内心有些许忐忑,生怕自己泯然众人。过了适应期,我惊喜地发现,在十一中的多元发展和各种历练让我受益颇多。面对更大的舞台,我没有退缩,而是热情洋溢地参与其中。我加入了滑板社、乒乓球队,还加入了学院的团委宣传部,这一切都得益于母校以广阔的视角助力学生的发展,使我获得更为丰富的专业知识,更使我明辨是非,学会做事,学会做人。

正如郭校长在我们的毕业典礼上讲的那样:在人的一生中,始终有两种力量在我们生命中激荡:一种推着我们向外走,御风而行,去追求诗和远方;一种拉着我们向内收,学会自省,主动承担责任,走向更远的地方。

学弟学妹们,美丽的未名湖,建造精巧的博雅塔,藏书丰富的北大图书馆,在等着你们前去领略其美,感知其深。青春是用来奋斗的,我们要在最美好的年华里学知识、长才干、成大器,扛起沉甸甸的报国之责。

知行合一 师恩难忘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仰赖于在十一中以“勤”筑径的学习惯性,图书馆成了我下课以后的常驻地。大学里充足的课余时间,让我能够自如地把各项学习工作做得更加完备。我十分幸运,即将开启在高校的科研之路。在我的专业成绩、实践履历、科研经历中,瞧得出努力留下的汗渍,也看得到“十一中基因”留下的深深烙印。

刘 正

1603班毕业生 现就读于清华大学

转眼毕业数年,偶尔逢假期,必定想方设法联系同学一起“回家”看看。昔日贯穿春华、夏风、秋韵、冬致的百米长廊,如今展满了十一中杰出校友;标致整齐,蓝白相间的校服给十一中学子倍增沉着稳重与勤学好问之感;清幽翠绿的竹林,波光粼粼的龙湖,寓意深远的雕塑,给校园更添浓厚“杏坛”之韵。

从母校毕业后,我去往中南大学,主修粉末冶金。时至今日,我的大学本科生活也即将告一段落,我非常幸运地被保送至清华大学继续攻读博士学位。时光飞逝,我期盼能有机会重返十一中校园生活,哪怕只有一天。

最让我不能忘怀的,是十一中老师“授人以渔”的教育观念,让我知道需要学什么,要怎么学。刚进入高中时,英语阅读理解是我的软肋,词汇量不足更是我的硬伤。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很快开启自我突破,即便是严寒的冬天,每天早上都提前半小时坐在教室,开始做阅读理解,整理陌生单词。这种自学能力的习得,让我受益至今。

在十一中,没有“读死书”,这是我最大的感受,也是我认为十一中区别于其他学校的最大特色。校本课程、社团活动、游学实践、评选“最美师生”、开展艺体竞赛等,丰富的校园生活,向上的求学氛围,多元的锻炼机会,让我早早体会到全面发展带来的诸多优势,也让我进入大学后,比旁人更为自信,更敢尝试。

对于即将步入十一中的学子们,请一定要相信自己,你可以从这里出发,成为“十一中现象”的亲身经历者与真实受益者,走上成长的“快速路”。我们或许曾经是被低估的“潜力股”,但难保我们不能借此舞台一飞冲天!

拼搏逐梦 努力绽放

高中三年的回忆,虽然于不同的人而言有不同的特色,但对于每一个十一中人而言,美好是它们不变的底色。

任晗啸

1901班毕业生 现就读于清华大学

犹记得毕业后的那天,我身穿校服,手捧鲜花回到母校。看到那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我心中充满了不舍。虽然已经进入大家心中的一流学府,但我丝毫不敢懈怠,临行前郭校长的殷切嘱托,班主任的暖心“絮叨”,时刻回响在耳边:站在更高的平台上,一定要珍惜机会,努力提升,成就更好的自己!

如今,我的思绪还会常常飘回在十一中的三年生活……那里,有老师的谆谆教导,每节课生动全面的讲解,课后耐心细致的答疑,空闲时的攀谈交心,生活中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那里,有美味的饭菜、有趣的课外活动、有广阔的平台、有好的教育资源,让我的个性、特长得以充分发挥。时常回想起一次次运动会,我们为在赛场上拼搏的同学加油,为班级活动献言献策,师生、同学间是那么的亲密与团结……

回想起刚进入十一中的情景和三年间一点点的成长蜕变,我心中感慨不已。难忘各科老师时刻秉持一颗赤诚之心,在我无知时的细心教导,在我骄傲时给予及时指正,在我迷茫时为我指明道路。能成为十一中的一名学子,是我最幸运的事。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学弟学妹们,走进大学校园,你可能会非常忙碌,每天忙于各种班团建设、社工活动,在各种运动场地挥洒汗水,同时也享受着充实和愉悦。其实,现在的生活也是一样,十一中给了你充足的条件和广阔的舞台,怎样度过这段时光,更多取决于你的行动和心态。高中是最美的年华,而奋斗是青春最美的风景。努力绽放你的光芒吧,莫负青春年华!

莫问前路 砥砺前行

已经毕业的我们是幸运的,而在十一中的你们更是幸福的,追风赶月正当时,莫令时光负流水。愿各位学弟学妹,所梦所想皆能成真!

毛宇洋

1815班毕业生 现就读于华中科技大学   

转眼已毕业两年,但十一中的生活却亲切仿佛昨日,影响我至此时。在十一中的三年里,需要我付出精力的不仅有学习,还有已经陪伴了我十一年的足球。

作为一个体育特长生,起初自得于自己的专业特长,不重视文化课。但教练员彭俊杰老师的教导令我受益匪浅:体育生,不能只单单靠体育一条腿走路,没有了学习这条腿,走不快,更走不远。在对我加强专业指导的同时,彭老师还经常和任课老师沟通,及时提醒,严格要求,渐渐地,我在文化课和足球训练之间找到了平衡之法,无所偏废,稳步前进。

高中三年的假期都是在训练与奔波中度过的。还记得在十一中的第一个暑假,为了参加“省长杯”联赛,全队住在学校里,彭教练也时刻关心照顾我们,学校也派文化课老师随团辅导。因为母校这个优秀的平台,我们获得了更多参加高级别比赛的机会,技术水平日益提升,最终,我成功跨进了华中科技大学的校门。

大学,是一番更广阔的天地,有更多的自由,也有更多的事务,而这一切我已经可以科学地规划。正如彭老师所说,足球比赛,只有十一个人能首发上场,你不努力,首发位置就可能被抢走。努力向上,接近梦想,这是十一中教会我的,也是母校学风蔚然的动人写照。而十一中人的阳光活力,自信乐观,喻事明理,也让我在大学收获了更多真诚友善的朋友和更宽广的发展平台,赢得了更有信心的未来。

李 杨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