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成燕)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大背景下,如何为市民提供高水平阅读服务?郑州图书馆近日推出多项举措,通过证卡制度升级、与城市书房互联互通、恢复中小学生“周五课堂”、共享阅读空间、打造“郑图微分馆”等多项举措,积极创新服务方式,不断提高服务效能。
一卡在手,共享阅读。为贯彻落实关于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的相关措施和要求,进入6月份以来,郑州图书馆及时对现行证卡制度做出调整。新的证卡制度依旧采用支付宝免押金电子卡与实体读者证并行的方式为读者提供借阅服务,持实体卡读者,将原各等级可借阅文献数量分别由2、4、6册调整至5、10、15册,读者可根据个人阅读需求选择办理或升级个人持卡类型,真正解决了 “少跑几次路、多借几本书”的现实诉求。手持郑州图书馆的“水墨小卡”不仅可以借阅到郑州图书馆的海量文献资料,还可在郑州65家城市书房,以及400余个郑州和跨地区公共图书馆服务联盟成员馆之间实现文献资源通借通还和数字资源共建共享。
此外,郑州图书馆还积极探索创新服务方式:积极打造“郑图微分馆”、大力加强与城市书房的互联互通、创办文化活动品牌、天中讲坛云直播受益读者近百万、打造线上阅读推广新方式、成立中小学生学习空间、创办高中院校实践基地,多项举措并行,丰富和拓展公共文化服务方式与渠道。 同时成立“郑州示范学院实践教学基地”“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实习基地”“河南经贸职业学院青年志愿者服务基地”“郑州市郑东新区龙翔初级中学校外阅读基地”“郑州市第八十六中学阅读大课堂”等多个学习实践课堂或基地,通过邀请周边各中小学校组织学生来馆参观学习、开辟专属阅读空间、举办读书会和体验智能化数字图书馆、举办送文化进校园等活动,将优质公共文化服务公平均等地送到市民手中, 真正实现让公共文化服务走出图书馆,走进社区、工地、校园、军营,走到群众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