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郑风 上一版3
我与黄河的情缘
回首青山半是云(国画) 袁士珍
热烈浓香数端午
端午艾草香
江山小景(国画) 王琨
滔滔汨罗寻屈原
连 载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热烈浓香数端午

♣ 袁占才

一年里几个大节,气氛最热烈的、香味最浓的,要数端午了。有的人一听,可能会撇嘴:端午哪抵得过春节?殊不知,春节是热闹非热烈,是家中飘香田野清冷;端午呢,家里浓香,田里清香,那香味,热烈扑鼻,把天地都覆盖了。

端午紧临芒种。一到芒种,带芒刺的小麦就要熟了。这节骨眼,田间地头,麦香弥漫,人都会被熏醉的,连久病的人,都想到地头看看闻闻。布谷鸟儿比人都心急,高空里,不停地喊“熟了熟了”,提醒人们收割。按说,无论芒种在端前端后,烈焰当空,忙收忙种,心急火燎的,哪有心思过节啊。偏偏这节,老祖宗们传下来,过了两千年了,况孩子们也盼着呢。然换个角度,端午前后,麦浪滚滚,丰收在望,合该庆祝,庆了,才有劲收拢这麦香呢!

豫西鲁山,古代长期属楚,为楚之北陲,民风民俗受楚风濡染。《后汉书》中,记载犨城建有屈原庙。犨城即在今鲁山境。这是正史记载的中国最早的一座屈原庙。三年前,在犨城还出土过清代的“屈原之寺碑”。可以想见,鲁山民众对屈子爷的感情;借了端午,家家户户包槲坠、炸油馍、割艾蒿、采药草、做香囊、煮鸡蛋、煮大蒜,热热烈烈,起劲怀念。

刚说的媒茬,新结的亲家,端午前,天再忙,准女婿也必得去瞧未来丈母娘的,是谓送端午。瞧礼,是自家包的槲坠,炸的油馍。遇了女方户大亲多,有七姑八姨,槲坠多包,油馍多炸,炸上百八十斤面的都有,把栲栳、簸箕、笸箩都盛满了。用什么送呢?三号篮子,竹篾编的,满庄借来,妥妥装满,盖条花毛巾。自行车后座上,摽两根棍子,篮子摞得山一样。骑车去丈母娘家,一路上简直是一道风景。

那个时代,找对象娶亲,老丈人可以不要彩礼,端午、中秋的礼数却不能少。

包槲坠的叶子,是山里槲树上长的,那叶儿,碗口大,清水洗,凉水泡,包上糯米、冰糖、大枣、花生等,煮熟后,味儿馨香。更奇者,槲叶所包槲坠,放上十天八天,不会发馊变质。

槲坠类于粽子。粽子三棱形,用的是粽叶、苇叶。鲁山没这些叶子,却有槲叶。槲叶所包槲坠,圆柱形,粗粗大大,味道更胜粽子。

再说炸油馍。日子过得都挺紧巴,平时,哪吃得上油馍啊?这时节要出力流汗,做父母的就狠狠心,不惜奢侈一回了。看父母把火苗烧旺,窜出灶门,热油沸盈,金黄的油馍出锅,孩子们乐开了花。

“戴个香布袋,不怕五虫害。”端午节戴香囊,为的驱虫避疫防病。入四月半,麦梢未黄呢,当娘的就开始准备了,买来辛夷、朱砂、香附子、五色线;讲究的买的样数更多,川芎、菖蒲、苏合香、冰片、白芷、麝香等,都是芳香开窍的,好闻得很。脖子上戴个香囊,提神醒脑,小孩子心里头甭提有多高兴,一年里学习都格外提劲儿。

现今,无论城乡,当妈的手再巧,也懒得再手绣了。孩子们要戴,都到大街上买。买的可惜多是机绣,少了手工的味道。手工的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

今年闰四月,麦子收得早,端午节,玉米棵都长高到小腿肚了。即便不闰月,现在收麦,用的都是收割机,片刻工夫,麦天就过去了。人们闲下来,可以静心过一个端午节。

只是,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天天都如在过节。当年端午节那热烈浓香的氛围已淡了许多。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