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县区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经济社会主要指标持续稳步回升
“五清四净”让城乡接合部更美
红歌献给党 赞美新时代
郑东新区新添两处打卡地
“光盘行动”宣传入社区
最美歌舞感恩党
繁荣夜经济 点亮新星光
牢记初心使命 争当出彩先锋
未成年人安全教育进校园
“家庭助廉”走出新高度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梅村的哈密瓜熟了

本报记者 李晓光 通讯员 宋跃伟 文/图

6月25日,端午节。登封市大金店镇梅村的果蔬种植产业扶贫基地,瓜果飘香。

上午9时,梅村第三届哈密瓜瓜王大赛正式开始。编有号码的哈密瓜一字排开,由来自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郑州试验站、河南省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大金店区域中心站、郑州市蔬菜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登封市农委专家,以及哈密瓜种植户、村民、客商、游客代表组成的评委,进行盲评。

看瓜皮、看颜色、看网纹,闻香味,品甜度。最终,谜底揭晓,五组村民姜路种植的9号瓜因“个大、皮薄、脆甜”,被评为一等奖(如图),奖品为三袋哈密瓜专用有机肥。二等奖、三等奖奖品分别为两袋、一袋哈密瓜专用有机肥。

耕地贫瘠、干旱少雨的梅村,原来种植的是传统的小麦、油菜、玉米、花生等粮食作物。“能够发展果蔬种植产业,并连续三年举办三届哈密瓜瓜王大赛,全靠郑州市蔬菜研究所的帮扶。”梅村党支部书记梅释修深有感触。

2015年8月,郑州市蔬菜研究所定点帮扶省级贫困村的梅村。他们帮扶梅村建起果蔬种植产业基地,从刚开始时的两座蔬菜大棚,到后来的11座蔬菜大棚,基地共投入资金220万元,累计建设蔬菜大棚36座、蔬菜分拣车间一座、肥水一体化灌溉设施36套。梅村特色蔬菜种植产业带动了周边10多个村镇发展蔬菜种植,成了登封市产业脱贫的一张名片。

在郑州市蔬菜研究所的技术指导下,河南省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区域中心站落户大金店镇,全镇建成了307座温室大棚,其中梅村就有20个大棚种植哈密瓜,一季收入45万元。

上午10点,梅村哈密瓜采购正式开园。一个半小时,刘慌张一个大棚的哈密瓜采摘销售完毕:一个大棚一亩地,采摘1500个,每个平均5斤,共计7500斤,每斤售价3元,收入总共22500元。

“感谢周书记,鼓励俺种植哈密瓜,还给俺技术指导。”站在自己的哈密瓜大棚前,刘慌张对驻村第一书记周建华感激不尽,非要与周书记合张影。

2017年底周建华到梅村任第一书记时,刘慌张的丈夫郑丙森在建筑工地摔伤了腰和腿,导致中度残疾,从此不能再干重体力活儿,顿时成了贫困户。为树立脱贫典型,带动全村脱贫致富,周建华鼓励刘慌张夫妇承包村集体的蔬菜大棚,把蔬菜种植作为收入来源。刘慌张夫妇心存疑虑,他们没种过菜,不懂种植技术,种不好怎么办?周建华当面作出承诺,提供全程技术服务,手把手教他们种菜。

有了周书记的保证,刘慌张夫妇放心了。早春的哈密瓜、秋延后的黄瓜、番茄,当年就收入3万多元。今年她又承包了4个温室大棚,其中两个种植哈密瓜。

“咱们从种植温室大棚果蔬尝到了甜头,全镇计划再建设410座温室大棚,种植蔬菜和哈密瓜。”为哈密瓜“瓜王”姜路颁奖完毕,大金店镇党委负责人发表了颁奖感言:“贫困户依靠种植哈密瓜脱了贫,还要靠它致富,乡亲们今后的日子,会像哈密瓜一样更加香甜。”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