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7版:一城好景 上一版3  4下一版
鲲鹏击浪从兹始 东风鼓满万里帆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励“经”图治 再“开”新局
鲲鹏击浪从兹始 东风鼓满万里帆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夯实强区之基
海马(郑州)汽车有限公司鸟瞰图
京东智能物流分拨系统
双汇生产车间
宇通智联无人驾驶巴士亮相博鳌亚洲论坛

东强·经开区

本报记者 王译博 文

通讯员 王倩倩 郭威 图

2020年~2022年,经开区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调研河南、视察经开区的重要指示精神,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立区之本和强区之基,按照高端化、智能化、服务化、绿色化发展方向,充分利用“开放+枢纽”叠加优势,做大做强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两大主导产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进一步提升开放创新的引领带动作用,强力实施“产业集群培育、产业转型升级、科技创新引领、扩大对外开放、品牌质量效益、发展要素保障”六大工程,着力打造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为经开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提供新的支撑。

总体发展目标:实现“五大倍增”,产业发展动能和规模总量显著增强。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百亿级工业企业数量、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第二产业(工业、建筑业)总产值5个方面实现倍增,即到2022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300家,百亿级工业企业达到10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00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达到500亿元,第二产业(工业、建筑业)总产值突破4000亿元。

实现“四大全覆盖”,产业发展环境和质量效益显著增强。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智能化改造、绿色绩效评价、本地化研发投入、“亩均论英雄”指标体系4个领域实现全覆盖。

打造“四大园区”,产业发展优势和引领作用显著增强。争创国家新型工业化(汽车)产业示范基地、全国汽车整车出口基地、河南省智能化示范园区、服务型制造示范园区“四大特色功能区”。

以提档升级为目标

打造汽车全产业链发展生态

未来三年,经开区将进一步提升汽车产业规模效应,持续推动汽车产业扩产扩能,推动上汽郑州分公司二期、宇通新能源轻卡等整车项目建成投产;瞄准国内外一线汽车品牌,引进1~2家整车项目,提升产业集聚度。

加快完善产业链条,以“补链、延链、强链”为目标,加大核心零部件的引进,重点在发动机、变速箱、新能源“大小三电”等关键零部件上实现突破,推动上汽发动机、东风日产新型发动机等项目,提升核心零部件的本地配套率。

以新能源化、智能网联化为发展方向,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加大产业技术攻关力度,加快推动上汽全球数据中心、宇通国家电动客车工程技术中心、海马汽车研发中心等研发机构建设,力争在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制造过程智能化等领域取得突破。

大力引进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重点围绕汽车后市场、整车进口口岸等方面,完善汽车全产业链发展链条,加快形成集汽车生产、研发、销售、物流、休闲于一体的全产业配套体系。

至2022年,经开区汽车整车产能达到150万台(上汽60万+日产35万+宇通5万+海马30万+其他20万),产量达到110万台(上汽50万+日产30万+宇通5万+海马10万+其他15万)实现倍增,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产值达到1500亿元,支撑郑州迈入全国汽车产业第一方阵城市。

以智能高端为方向 提升装备业规模和引领作用

进一步提升龙头引领作用,大力发展以中铁盾构、宇通重工、郑煤机为代表的大型成套装备,及以海尔、富泰华为引领的电子电气设备。支持企业重大技术攻关、重点企业智能化改造和重大产业基地项目建设,在保持中铁、郑煤机世界一流的基础上,再造一批大国重器。

进一步提升装备制造业规模,通过中铁高端智能化装备产业园、郑煤机产业园、海尔创新产业园等特色园区建设,再带动培育一批骨干企业和配套中小企业。

围绕工业机器人、环保设备等领域,着力引进一批国内外先进装备制造业高端项目。积极整合装备制造产业资源,加强产业链上企业的合作,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业集群整体竞争力,扩大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带动能力。

到2022年,经开区装备制造产业产值达到800亿元,成为全国重要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

以巩固提升为依托 推动食品业规模档次双提升

未来,经开区将继续支持食品烟草企业依托现有优势资源,加大产品研发,进一步扩大规模,在巩固冷链食品、饮品、粮油加工等产业优势的基础上,支持引导益海嘉里、中粮、露露等重点企业大力开发高附加值产品,全力推动健康食品产业上档次、上规模、集群化。

支持区内食品企业充分利用肉类、粮食、邮政等功能性开放口岸,做大进口高端食品加工。推进产业链向冷链物流、工业旅游等延伸,促进全产业融合发展。到2022年,经开区食品(含烟草)产业规模达到500亿元。

以潜能增强为引领 培育壮大新兴前沿产业集群

未来三年,在支持主导产业的同时,经开区还将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打造产业发展新动能,重点围绕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5个领域,到2022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将超800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不低于35%。

在新能源汽车方面,重点发展以新能源整车、储能装置(氢能电池)、电机电控、汽车电子等为代表的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到2022年,产业规模达到500亿元,力争建成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基地。

在高端装备方面,重点巩固和发展盾构装备、煤机装备、节能环保装备、智能家电为代表的高端智能装备产业,到2022年,高端装备产业规模达到200亿元。

在生物医药方面,依托安图生物产业园,积极培育以生物疫苗、基因测序、诊断试剂、医疗设备为主的生物医药产业,到2022年,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达到100亿元。

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新材料方面,到2022年,产业规模达到50亿元。积极探索大数据、人工智能、3D打印、工业互联网、量子通讯等前沿产业,力争在相关领域形成突破。

全力实施“三大改造” 激发制造业发展新活力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推动传统产业向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提升产业竞争力,全面构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体系。突出智能制造引领,坚持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新兴智能制造产业培育同步发力,到2022年,经开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部完成智能化改造,建成区范围内5G网络覆盖率达到100%。

实施“机器人示范应用倍增工程”,鼓励企业“生产换线”“设备换芯”“机器换人”,示范推广1000台/套机器人和数控机床。以整车及零部件制造企业、高端装备制造企业为重点,培育建成10家省级以上智能工厂(车间),打造3个省级以上智能制造标杆企业。大力引导和推动企业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每年推进实施50个以上技术改造项目,到2022年,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达到50%以上。

加大传统企业绿色化改造力度,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绿色绩效评价全覆盖,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一企一策”深度治理,积极创建绿色工厂、绿色产品、绿色园区和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

强化创新主体地位 提升科创企业规模能级

以制造业龙头骨干企业为重点,开展育大育强行动,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库,加快形成“龙头—瞪羚—小巨人—雏鹰”大中小企业竞相发展格局。

以郑煤机、中铁装备、宇通重工等先进制造业科技龙头企业为引领,布局产业链上下游,培育一批技术攻关、配套服务的中小型科技企业。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鼓励和扶持制造业企业争创国家重点扶持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

积极培育国家级、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树立一批行业创新示范标杆,到2022年,经开区科技型企业达到700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00家。

强化项目引领带动 打造产业发展核心支撑

围绕“双十工程”项目这一工作主线,充分发挥重大项目引领带动作用,将双十工程指挥部职能从项目建设期服务,向上延伸到招商引资,向下延伸到企业运营,进一步深化项目管理的范围和内容,深入推进上汽二期、中铁高端智能化装备产业园、宇通整车基地、安图生物诊断仪器产业园、海尔产业园等一批先进制造业标志性项目建设。按照“开工一批、续建一批、竣工一批”的思路,持续强化制造业项目投资,每年开工20个、续建20个、竣工20个重大制造业项目。

加快百亿企业培育 增强龙头引领带动作用

把龙头企业培育和发展作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点,通过不断优化企业服务,营造良好发展氛围,协助企业完善运营链条,将单个龙头企业培育成为产业园区,实现以头部企业打造产业园区、延伸产业链条、形成产业生态,以产业园区实现中小企业和科技型企业集群集聚,最终达到“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的良好发展态势。在现有基础上,每年培育1家以上百亿级企业,到2022年,全区百亿级工业企业数量达到10家。

加强中小企业培育 建立企业梯次发展机制

建立“小升规”企业储备库,加大“小升规”政策奖励力度,引导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重点培育骨干领军企业和高成长性企业,逐步形成“中小微企业—规模以上企业—总部型企业—领军企业”的梯次发展格局。每年推动40家规上企业入库,力争到2022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达到300家,培育平台型企业和总部型企业3~5家,培育行业领军型企业5家。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