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一河奔腾 上一版3  4下一版
黄河战略 绘成画卷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黄河战略 绘成画卷
黄河夕照
黄河湿地公园
美丽的黄河观光路
商城遗址
大河村遗址

本报记者 刘俊礼

图片除署名外均为本报摄影部提供

“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要积极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郑州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积极谋划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建设、着力打造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城市,加快建设具有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鲜明特征的国家中心城市,持续推动“蓝图规划”变为“现实画卷”,唱响新时代黄河大合唱的郑州乐章。

黄河战略 郑州先行

2019年9月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时强调,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同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一样,是重大国家战略。

如何完成好党中央赋予的重大任务和时代使命,郑州,必须紧紧围绕“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目标,加快把战略机遇转化为发展势能,全力打造国家高质量发展区域增长极,形成核心支撑。

担当历史使命,不负厚望重托。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徐立毅表示,郑州位于黄河中下游分界处,是全国12个最高等级的国际化综合交通枢纽之一,是沿黄城市当中规模最大的特大城市,作为黄河文化孕育形成的重要发源地之一,郑州应当率先行动、扛起使命,着力打造成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示范区,为整个流域做出示范提供支撑,让郑州沿黄城市的发展特征充分彰显出来,让黄河文化、嵩山文化、古都文化在郑州充分展示出来,让郑州这个国家中心城市应具有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鲜明特征充分塑造出来。他要求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化认识、聚焦重点,以起步区建设为抓手,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实质性启动,加快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在郑州落地落实、见效出彩。

善弈者谋势,善治者谋全局。郑州多次组织有关部门深入黄河沿岸实地调研,召开会议研究黄河国家博物馆、黄河文化演艺综合体、大河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等重大项目规划建设方案,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建设提供精准指导。

坚持规划先行 做好顶层设计

审时度势,谋定后动。郑州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遵循“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的总要求,聚焦生态保护、污染治理、黄河安澜、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高质量发展、文化传承等重点,坚持规划引领、项目化推进,结合黄河中下游的特点,对如何实施好国家战略进行认真的梳理、研究和谋划,成立领导小组,建立“一办五组”组织架构,组建办公室日常工作专班和专项组工程指挥部,制定印发领导小组工作规则,健全了议事会、协调推进会、联席会、专题会、联络员、请示报告、信息报送等7项工作机制,为推进核心示范区起步区建设提供高效组织保障。

问计专家学者,做好顶层设计。郑州邀请了国内著名的规划研究和有关机构,梳理完成了1+1+1+N的规划方案体系,即:一个报告《郑州建设核心示范区的重大战略研究报告》,一个规划《郑州建设核心示范区总体规划》,一个方案《郑州建设核心示范区起步区方案》以及起步区建设文化服务旅游、防洪工程与水资源生态综合治理、交通工程等一系列的三年行动计划。

明确功能定位 实施项目推进

按照规划方案体系,初步明确了核心示范区三大功能定位。

打造沿黄生态保护示范区。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代治水思路,聚焦黄河安全、水资源优化配置、河道综合整治以及生态保护,以保障黄河长治久安、推进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为目标,加快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构建邙岭的森林生态、低滩的湿地生态、中高滩的休闲生态三大系统,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防洪安全提供示范。

打造国家高质量发展区域增长极。深刻领会总书记关于河南和郑州以制造业、对外开放、城市化为重点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郑州“三个在”目标要求、推动郑州大都市圈建设、扩大对外开放等重要决策部署,围绕打造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和开放门户、国家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具有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鲜明特征的国家中心城市的目标定位,制定实施高质量发展制造业、高水平扩大对外开放、高品质推进城市建设和管理等系列三年行动计划,明确了“东强、南动、西美、北静、中优、外联”的城市功能布局,完善了“两翼驱动、四区支撑、多点布局”科技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格局,加快构建国际交通枢纽门户、对外开放体系高地、参与国际合作高地“一门户两高地”的开放体系,高质量推进国家中心城市建设。

打造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立足郑州历史文化资源在黄河文化、中华文明中的突出价值和地位,坚持保护与利用相统一、传承与创新相融合,实施黄河郑州段文化遗产系统保护工程,建设沿黄文化遗产走廊,充分展示5000余年前的仰韶文化,系统实证中华文明流传有序、生生不息的历史文脉;统筹推进黄河国家博物馆、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等文化工程建设,推动黄河文化带、环嵩山文化带和郑州中心城区商代王城遗址等文化板块紧密结合起来,讲好郑州、开封、洛阳“三座城、三百里、三千年”文化发展故事,打造形成世界级的黄河文化旅游带。在此基础上,积极筹备世界大河文明论坛等重大活动,用国际话语体系阐述黄河文化人类价值,确立郑州“华夏之根、黄河之魂、天地之中、文明之源”的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城市地位,不断提升黄河文化的全球吸引力、辐射力和感召力。

集聚集约 高标推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要从实际出发,区域中心城市要集约发展,提高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为此,郑州以重大项目为抓手,编制了《2020年郑州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工作要点》,以郑开同城、生态廊道、水环境综合治理、生态保护修复、防洪安全防范治理提升等十大工程为抓手,明确了30多项重点任务,谋划启动90余项具有引领性、标志性重大项目,总投资4209亿元,年度投资近800亿元。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年已过半,回望来路,我们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不折不扣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黄河战略在郑州取得积极进展。据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总投资约32亿的黄河国家博物馆、16亿的大河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17亿的黄河文化演艺综合体、50亿的荥阳故城文旅融合项目、45亿的汴河遗址公园全部启动,郑州黄河文化公园临河广场防护工程、伊洛河综合治理、汜水河水质提升工程、西流湖生态修复工程等重点项目正加快推进……

“大舸中流下,青山两岸移”。随着黄河战略的深入实施,我们有理由期待,郑州必将释放更加巨大的发展潜力和无限能量,必将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合格答卷。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