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报记者 成燕 图片除署名外均为本报摄影部提供 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时指出,要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 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郑州正在全力建设国家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城市,扛起打造高质量发展区域增长极、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的历史责任,昂首迈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时代! 黄河文化源远流长 亘古以来,黄河在宇宙洪荒中涌动,在日月轮回中积蓄,经历风霜雨雪的自然洗礼,雕刻时光流转的历史印记。 在这片广袤的黄土地上,河洛文化、商都文化、农耕文化、根亲文化等多元文化兼容并蓄,古战场、古石窟、古建筑星罗棋布,奇险壮美的黄河自然景观与源远流长的黄河文化融为一体,大河风光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据市文物局统计,目前,郑州拥有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和中国大运河郑州段两项世界文化遗产,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23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46处,各类不可移动文物近万处,已发现史前至秦汉时期古城遗址40余座。 俯瞰中原大地,郑州、洛阳、开封等连绵不息的历史古都群,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母亲河畔,描绘出“三座城、三百里、三千年”组成的壮美历史画卷。作为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中原文化核心区域,闪耀古今的郑汴洛“三点一线”黄金文旅线路更是在“黄河大合唱”的激昂乐曲中,奏响新时代的发展强音。 郑州是中华文明和黄河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全国六个大遗址保护片区之一,是黄河文化、大运河文化带、中原经济区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等国家战略综合叠加的国家中心城市,兼具深厚的文物资源禀赋和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的国家战略担当。中国大运河郑州段沟通黄河、淮河,让郑州骄傲地成为全国唯一一个黄河文化、大运河文化带两个国家战略在城市发展区内叠加的国家中心城市。全市拥有郑州商城、登封王城岗与阳城遗址、新密古城寨、新密新砦、巩义双槐树、西山古城、大河村遗址等众多在中华民族进入文明门槛阶段具有标志意义的关键遗址。 建设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 今年5月8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徐立毅主持召开郑州市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强调让“三座城、三百里、三千年”的历史文化景观串珠成线,打造世界级黄河文化旅游带。朝着这一宏伟目标,郑州正在奋楫扬帆,从高水平规划、高标准建设等方面入手,全力推进相关工作。 郑州地处黄河流域腹地,在黄河文明中居于中心地位。黄河东西向穿越郑州大都市区中心地带,是联系洛阳、开封、焦作、新乡等地区的生态纽带,更是郑州大都市区极具发展潜力的活力区域。目前,《郑州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总体发展规划》初稿已完成,朝着建设沿黄生态保护示范区、国家高质量发展区域增长极、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目标,郑州正在奋力迈进。 立足在中华文明中的突出价值和黄河流域核心示范区的重要地位,我市将以“华夏文明之源、黄河文化之魂”为主题,以“一带三核”(即打造黄河文化带和“天地之中”文化核心展示区黄帝文化核心展示区、郑州商代王城文化核心展示区)为抓手,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建设黄河文化带、大运河文化带和黄河国家博物馆等一批精品博物馆、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举办世界大河文明论坛,打造展示黄河文明重要窗口、国际级的黄河文明寻根胜地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观光体验目的地等中华文明标识,建设国家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城市和黄河国家文化公园。 来自市文物局的统计数据显示,郑州现有博物馆51家,其中,一级博物馆2家,二级博物馆4家,三级博物馆1家;馆藏文物达14万余件,珍贵文物达2.5万件。按照市委、市政府“百家博物馆”建设战略,到2020年底,全市博物馆将达到110家以上,到2022年底,新增建各类博物馆100家以上,全市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人群覆盖率将达到10万人/家博物馆,进入全国城市前列。 放眼全市,一批高质量、高水平博物馆建设项目正在迅速推进。当前,建筑面积14.7万平方米的郑州博物馆新馆已建成试运营。郑州市商都遗址博物院、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计划将于2020建成开放。郑州樱桃沟早期人类起源遗址博物馆、郑州运河遗产博物馆、郑州纺织工业遗址等博物馆建设在快速推进。黄河国家博物馆、中国天文博物院、二砂工业遗产博物馆、北伐战争纪念馆博物馆建设正在积极筹建。 文旅融合描绘“诗与远方” 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走进地处郑汴洛黄金旅游带中心位置的建业电影小镇,你会穿越时代的繁华,沉浸在电影文化的殿堂,不知不觉中,你早已成为夜游项目《一路有戏》中的人物…… 当夜色渐浓,位于二七区的樱桃沟景区异常热闹。走进“豫见·樱桃沟”灯秀项目,只见五颜六色的灯光将樱桃沟装扮得流光溢彩,游客们徜徉于樱桃林下,沉醉在变幻多姿的光影世界,与“萤火虫”“水母”等灯光造型来一场融入自然的奇妙约会…… 坐在改装加固的VIP互动观光车内,自由行驶在丛林密布的猛兽区,不时看到凶猛的狮子、老虎、棕熊在不同区域的树林、草丛中跳跃、嬉戏,回归大自然的浓郁气息扑面而来……虽然还未正式开业,作为省重点文旅项目,银基动物王国全新打造的沉浸式动物主题乐园已让众多市民心生向往。 除了已建成项目,我市一批在建或准备开建的重点文旅、文博项目层出不穷。6月8日,涵盖文化旅游、博物馆群落、人文古镇、乡愁田园等多种业态的巩义康百万丝路文化城项目开工,标志着又一个超百亿元省级重点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启动。该项目依托康百万庄园沿伊洛河两岸布局,立足河洛文化、豫商文化,同时整合丝路文化国际资源,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文旅新IP。 大河村遗址是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标识性遗址,是中华文明发展主干的实物见证,也是黄河文化最为精彩、连贯的组成部分。市委决定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大河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项目,同时拟依托大河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打造“中国仰韶文化博物馆”,建设全国仰韶文化研究和展示中心,集中展示具有5000多年历史的仰韶文化,形成“北看红山、中看仰韶、南看良渚”的五千年中华文明展示格局。该项目计划于近期正式开建,建设内容主要包括遗址博物馆、游客中心、保护展示设施、陈列展览、环境整治、园林景观、生态农业、公众考古体验设施以及水电气暖等配套工程。 浩浩黄河水,悠悠岁月长。九曲黄河奔涌着民族的热血,用涓滴河水汇聚万里巨川,用自然造化冲击山川河道,用包容万象肇启华夏文明,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奋进与辉煌。地处黄河之滨的古都郑州,正在全力打造“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讲好郑州黄河故事”的征途中砥砺前行!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